腎結石好發於30∼50歲 男性多於女性

 |2024.07.31
25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天氣炎熱,水分易流失,如果飲食重口味、經常大魚大肉及飲酒,會讓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逐漸在尿液中結晶,堆積在腎臟、尿道形成結石。微小的結石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但當結石愈來愈大且掉落到輸尿管時,就會讓人痛不欲生。

腎結石是國人好發的疾病之一,大約10%國人罹病,好發年齡為30∼50歲左右,男性多於女性,但女性常見磷酸類結石,這與女性荷爾蒙降低有關。

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說,「身體長期處於高尿酸」狀態,意即尿太濃,如果尿酸未能有效排出而堆積在體內,就會形成堅硬的結晶物,也就是腎結石,當結石脫落位移卡在輸尿管時,除了會導致腎臟水腫,還會引發劇烈疼痛。

常見的腎結石有2種:草酸鈣結石、尿酸結石,前者是因為水喝太少或汗流太多所致,後者大多是尿酸高、痛風患者會發生。李孟鴻建議,不論哪一種成因,都要多喝水,少吃高普林食物,更要戒酒及含糖飲料。

飲食生活型態影響結石生成,5類族群要小心:

1.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群: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身體負擔加重,同時影響尿液酸鹼值,易加速形成腎結石。

2.喝酒:啤酒是草酸來源之一,容易與身體裡的鈣結合為草酸鈣,影響尿酸的排泄。

3.家族史:結石與遺傳有關,尤其是雙親有腎結石病史,下一代得到結石機率高。

4.運動員:攝取大量蛋白質(包括補充乳清蛋白),加上排汗量大,易讓尿液過酸、增加結石的機率。

5.其他:減重太快易生成尿酸,不當長期使用利尿劑也會引發腎結石。

如何避免腎結石上身?李孟鴻強調,要從改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下手,多喝水、吃對食物,才能降低罹患腎結石的風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