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物猶如此】百鳥飼杜鵑

文/林少雯 |2024.07.30
207觀看次
字級

文/林少雯

〈百鳥飼杜鵑〉,出自古籍《博物志》。杜鵑鳥在中國古代也稱子規、杜宇,卻是一種讓人感覺很悲情的鳥,每聽聞杜鵑啼叫,就讓人就想到「杜鵑泣血」。

古代為何視杜鵑為悲鳥?相傳周朝末年,蜀國有一國君名杜宇,又稱望帝;他因為沒治好水患,只好將帝位禪讓給一位治水有功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最終悲憤鬱結而死。據說望帝死後化作杜鵑日夜悲鳴,直到啼出血來,還將花染紅了,而這也是杜鵑花的由來。因此古代騷人墨客只要寫到杜鵑,就象徵著悲傷。

杜鵑科的鳥類屬於孵卵寄生動物,牠們自己不築巢,而是將卵產在其他鳥的巢內,特別是鶯科的鳥,讓別的鳥媽媽為牠們孵出小鳥。但也有少數如走鵑、鴉鵑、犀鵑、圭拉鵑等,是自行孵卵的,會將巢築在高高的樹上或是較低的灌木中。杜鵑科的鳥身體細長,尾較長、腿強壯,大多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其他鳥類不愛的害蟲,因此是十分受到農家歡迎的益鳥。

鶴子曰:「杜少陵詩云:『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瞋;仍為飼其子,禮若奉至尊。』」指百鳥照顧幼雛無微不至,彷若至尊,又云:「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也是這個意思。

而文中所提的「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百鳥為飼之」,取材自杜甫的〈杜鵑行〉。盧元昌曰:「蜀天子,雖指望帝,實言明皇幸蜀也。禪位以後,身等寄巢矣。」嘆蜀帝化杜鵑之哀慘悲痛,含有感嘆唐玄宗失去帝位的寓意。」有詩曰:「眾巢效力飼雛饑,長養春風二月時;豈但蜀人思杜宇,銜恩百鳥不勝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