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人間佛教的戒學(17)

文/星雲大師 |2024.07.27
390觀看次
字級
每日至少要靜坐五分鐘,或是每天讀一篇《佛光祈願文》。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群我二十事

(48)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體貼他人,就是愛護自己。

(49)遷就他人善事,達成共識;重視民意,才有未來。

(50)處世要謙恭有禮,要謙虛受學,要委屈求全,要善解人意。

(51)待人處事要能柔和謙虛,慈顏愛語,要讓他人如沐春風。

(52)處眾要和諧、和氣、和平;做事要勤奮、勤勞、勤快。

(53)待人以誠,人我盡歡;待客以尊,賓至如歸。

(54)見面三句話,相處一回合,凡事要明理,平時多微笑。

(55)恭敬、讚美、包容,是待人處世的三部曲。

(56)歡喜時不多言,生氣時不遷怒。

(57)要會聽話,摘取他人講話的精華。

(58)凡事不要輕易說破,要懂得含蓄的美麗與高貴。

(59)責備的話要帶撫慰,批評的話要帶讚揚,訓誡的話要帶推崇,命令的話要帶尊重。

(60)待人要誠懇、要熱情、要有禮貌;說話要多說「請、謝謝、對不起」。

(61)對青少年要教育鼓勵,對老年人要關懷照顧,對殘障者要幫助輔導,對失意人要體貼規勸。

(62)關懷鄰里親戚朋友,彼此守望相助,和諧融洽。

(63)承順奉養父母、親翁、長輩,提攜友愛初學晚輩。

(64)經常不求回報的幫助他人,多作一些好事,做人間善美的義工。

(65)聞善言要著意,而且要能不忘失,更不可做「非人」。

(66)凡事要合理,理是公平的、理是正直的、理是大眾的。

(67)遇事要有反省的自覺力,不怨天尤人,須知凡事都有前因後果。

◎敦品十五事

(68)別人做好事、說好話、受人尊重,不要嫉妒,要心存效法。

(69)對好人要感謝,對受益要感恩,對善事要感動。

(70)經常做令人感動的事,別人的好心好事,自己也要能感動。

(71)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後才能受榮耀。

(72)人生要用苦行鍛鍊自己,十年苦行不為多。

(73)樹立自己心中終身的偶像一至三人,並效法他。

(74)人生要有幾位善知識作朋友,尤其得遇明師時要親近隨侍,忠誠而不違逆。

(75)放棄無理的執著,謙虛受教真理;謙虛才能受益,傲慢必定吃虧。

(76)找出自己最大的缺點,要有改變的願力,切實執行。

(77)「認錯」是最好的美德,也是最大的勇氣。

(78)要把做過的錯事記住,不斷的自我警惕,自我提醒,要能「不貳過」。

(79)當要責備人時,要先檢討自己,對自己的功過要切實的審查,才能責怪別人。

(80)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尊重生命,不可傷害生命。

(81)不要給感情矇蔽自己,不要為金錢出賣自己。

(82)學習吃虧,知道吃虧才是討便宜。

◎修行十八事

(83)每日至少要靜坐五分鐘,或是每天讀一篇《佛光祈願文》。

(84)每周至少閉關半日,自我沉潛;每月至少素食一天,培養慈悲心。

(85)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86)每天生活有七誡:誡菸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

(87)深信正法,恆思諸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88)承諾過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也。

(89)慚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淨、有所不善,因為慚愧是我們的花冠。

(90)提起善美好事,放下憂悲苦惱,讓自己的內心成為好的工廠。

(91)不論身在何處,常為受災難的人同情,甚至為他祈福。

(92)能「給」,才是富有;能「捨」,才有所得。

(93)隨力、隨分、隨喜、隨緣布施培福。

(94)器官捐贈,讓生命再延續,讓廢物還有再利用的機會。

(95)要有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的修養。

(96)不猜疑人,不嫉妒人,成人之美,待他人好,就是功德。

(97)得失不計較,有無不比較。

(98)不要把憂愁傳染給別人,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

(99)要懂得改心、換性、回頭、轉身。

(100)要能「知行合一」,不要講時似悟,對境生迷。

以上「人生百事」,乃因全球佛光人平時散居在世界各地,大家在思想理念上必須取得共識,尤其觀念要合乎正見,因此特別列出一百條行儀與思想上應該注意的事項,做為大家生活修行的自我審查與自我勉勵,以期道業不斷增上,菩提日趨圓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