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一份今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心理健康有關。而與健康體重的青少年相比,BMI過低、過重或肥胖的青少年,會有更多的身心症狀。專家提醒,青少年要維持心理健康,應先了解自身的BMI。
根據國健署調查,暑假期間學生的生活型態會改變,不僅久坐、螢幕使用時間增加,飲食上也有所不同,且BMI也呈上升趨勢。
此一研究,由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學者進行,採用歐洲和北美在學兒童健康行為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超過100萬名11∼15歲青少年(其中50.9%是女孩),觀察2002∼2018年間的變化。
結果發現,BMI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U型關聯,亦即BMI過低或過重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身心健康問題。此種關聯,在不同年分、性別和年級中,都能觀察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