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近年露營熱潮不減,部分露營區還升級轉為懶人或豪華露營,免搭帳就能享受大自然氛圍。交通部觀光署前年祭出《露營場管理要點》,農牧及林業用地可有條件申設露營區,但上路至7月22日滿兩年,桃竹苗近800家露營區僅一家農牧地輔導合法成功。學者直言合法化有瓶頸,安全起見,呼籲政府要更清楚揭露非法營地資訊樣態。
桃竹苗露營場數以百計,合法營地寥寥無幾,對消費者而言,人身安全保障堪慮。苗栗縣長鍾東錦認為,露營區無論合法與否都要投保,縣府經大半年查核,掌握縣內露營區投保率9成,但還有1成待查,桃園市、新竹縣也因無罰則,只能「建議」業者投保。
桃園市觀光旅遊局指出,露營區普遍難合法化,主要是因為依照要點,營地開發範圍不能超過全區面積10分之1,設施面積上限只容許660平方公尺,不少露營場要合法化勢必得縮小營地、減少帳篷數量,還得花錢拆除既有雨遮設施等,業者仍在觀望。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祕書長陳雅萍強調,消基會多年前即向政府疾呼要強制投保,但迄今沒進展。政府不能關起門輔導,應公開投保等營運資訊,若有危急消費者部分更應要求停業。
此外,依據管理要點,申請合法化的農牧或林業用地露營區,不得位於19項環境敏感地區,檢視交通部觀光署最新資訊,全台迄今有56家露營場入列。但中央未訂落日期限,部分露營場還在營運收客。若遲不退場,未來恐釀災害或生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