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配合修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第二條,將行之有年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擬更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但學者認為,閩、客、原住民語均已是公認的國家語言,閩南語單獨列為台語恐有爭議。
近日教育部公告《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第二條修正草案,因配合行政院國家語言發展報告和函示,推動國家語言一致性,書面用語規範優先使用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客語、台灣台語、台灣手語、馬祖語等,因此配合將閩南語修正為台灣台語,屆時考試將改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目前正值草案預告期六十日。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指出,閩南遙指福建,稱閩南語畢竟是中國大陸的元素;改稱台語,便可視為本土語,和中國大陸才能彼此分別。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主任吳昆財說,改稱為台灣台語未顧及台灣其他族群的想法,語言名稱本無政治意涵,除非有心人士想刻意為之。建議政府應務實不務虛,全世界的閩南語大同小異,不需刻意區分,通稱為閩南語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