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聖物】人間煙火 華蓋千年 文/嚴慕容 |2024.07.14 語音朗讀 20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花蓋源自莫高窟第329窟南壁西側下菩薩上所頂之蓋,由嚴慕容、范麗娟、韓衛盟等,及敦煌研究院華蓋團隊整體設計製作。圖/邱德興紅蘿幔蓋是依據由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館藏的敦煌17號藏經洞窟出土絹畫製作。圖/邱德興、敦煌研究院圓華蓋源自莫高窟第332窟靈鷲山說法圖,由嚴慕容、范麗娟、韓衛盟敦煌研究院整體設計製作。圖/邱德興、敦煌研究院紅蘿幔蓋是依據由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館藏的敦煌17號藏經洞窟出土絹畫製作。圖/邱德興、敦煌研究院覆蓮華蓋源自莫高窟第204窟北壁說法圖,由嚴慕容、范麗娟整體設計與盛凡銅華蓋製作。圖/邱德興、敦煌研究院纏枝花蓋源自莫高窟第321窟南壁寶雨經變主尊佛頂之蓋,由青島傳漢堂負責人楊傳東與嚴慕容、范麗娟、韓衛盟設計與製作,致贈予敦煌研究院永久收藏。圖/嚴慕容圓華蓋源自莫高窟第332窟靈鷲山說法圖,由嚴慕容、范麗娟、韓衛盟敦煌研究院整體設計製作。圖/邱德興、敦煌研究院覆蓮華蓋源自莫高窟第204窟北壁說法圖,由嚴慕容、范麗娟整體設計與盛凡銅華蓋製作。圖/邱德興、敦煌研究院 文/嚴慕容「華蓋」,是為佛教法器物、莊嚴具,常與佛陀造像伴生,共與法座、背光一起出現,成為四件一體的整體形象。佛陀尚未有具像前,常以佛塔、菩提樹與華蓋,作為佛陀的象徵之義。四眾弟子以華蓋供養諸佛、菩薩,莊嚴僧寶、塔廟、經幢、壇場等。筆者與敦煌研究院,針對敦煌莫高窟「華蓋」主題,複製五座華蓋燈,於2018年敦煌一帶一路「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文化聖殿、人類敦煌」為主題,其中「華蓋威儀」以「錦繡絲路、天籟敦煌」展覽,耀輝出世。以「莊嚴其華,威儀之蓋」為題,象徵「華蓋」在佛教的莊嚴。所展示的華蓋類型有:幔蓋、葉蓋、覆蓮傘蓋、圓傘蓋、花蓋、多重蓋。花蓋花蓋出現多為初唐時期,延續了葉蓋的生命,枝蔓纏繞更顯現靈動的生命力。是莫高窟藝術生命的最活躍時期。材質為佛七寶聖物,結合掐絲琺瑯、鎏金、玉片雕刻,結合中國多種傳統刺繡、法國與印度皇家刺繡等,數十種精工銅雕技法創新組成。加上尼泊爾佛造像,與千年鏨金結合珠寶鑲嵌,回復唐朝佛教興盛的莊嚴華蓋,與古印度佛國瓦拉納西佛寺織錦工藝,重現佛國華嚴世界,讓世人由諦觀華蓋威儀,見佛之莊嚴。圓花蓋源自莫高窟初唐第329窟南壁西側下菩薩上所頂之蓋。材質為香雲紗、金絲古銅線、珠寶、水晶。由兩座層迭的華蓋組合而成。千年佛國寶相花,由花心到花瓣三層的立體「活態」3D花形,上層是模仿花蓋盛放的立體姿態,創作還原。下層華蓋忠實複製華蓋位於329南壁西側下,菩薩頂上的平面式華蓋,示現給世人的感覺是,洞窟平面式的華蓋,活態真實般飛躍出畫面,在佛頂上飄動著,護佑眾生。背襯為中國非遺傳承香雲紗,將洞窟千年斑駁的歷史原貌,真實還原。圓傘蓋圓傘蓋從隋代開始出現,造型更加顯現出富麗堂皇,結實的構架能懸掛更多的七寶供養。材質為青金石、小葉紫檀、珠寶、珍珠等。工藝參照初唐第332窟靈鷲山說法圖,追溯了藏經洞出土的刺繡工藝,足可證明古代經由罽賓道至中國敦煌的脈絡。筆者尋找到帕西米亞繡師,配合敦煌色彩譜染色、手工縫製。這與印度新德里博物館中,敦煌的絹畫「千僧圖」,刺繡針法全然相同。壁畫當中的華蓋的垂墜瓔珞部分是敦煌石窟205佛窟藻井「三兔聯耳」,與329南壁中央主尊的華蓋圖騰組合成大薰香球,與敦煌329華蓋原型變化的小薰香球焚香嫋繞于寶蓋的華蓋薰香球26座與三層純銅鎏金覆蓮花座設計,瓔珞寶珠是由釋見播法師,應用七寶編織結絡與燈光營造,點亮迎輝。纏枝花蓋纏枝花蓋源自莫高窟第321窟南壁寶雨經變主尊佛頂之蓋。材質為佛教七寶,工藝以中國鑄銅工藝、尼泊爾鏨金銅雕、戰國珠纓絡、岩礦彩等,中國傳統刺繡、印度皇家刺繡、法國自然派刺繡。321洞窟華蓋分為外與內罩雙層,外華蓋是由佛頂上的華蓋蓮座轉成「活態」立體花蓋的實像,由蓮花、忍冬、曼陀羅花、牡丹、山茶花等組成的佛國寶相花,透過每個單獨的塑模花瓣、花心、花葉枝蔓、摩尼寶珠,開模轉成銅華,經由32道繁複的工序後,再將天然岩礦彩附著上色。內罩華蓋的部分,金絲銅線與彩絲交錯融合中國傳統刺繡、印度皇家刺繡共織。瓔珞部分有陶燒戰國珠、佛國七寶、纏絲瑪瑙、日本米珠流蘇等。覆蓮傘蓋覆蓮傘蓋也是莫高窟中最多的華蓋之一,集中在隋唐時期。它有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將花香鋪灑於眾生。覆蓮華蓋源自莫高窟第204窟北壁說法圖。材質為黃金線硨磲纓絡、水晶、珍珠、岩礦彩顏料。工藝為鏨金銅雕、米珍珠鑲嵌、皇家手工刺繡。華蓋主體是參照敦煌蓮花座鑄銅一片片鑲嵌、開模製作的蓮花瓣,上覆敦煌傳統的岩彩。黃金硨磲「腰纏萬貫」,象徵為世人迎來好運之華蓋。紅蘿幔蓋 幔蓋是莫高窟最早出現的華蓋,最早的北涼三窟就有蹤影,到了隋代與唐代初期逐漸消失,中唐時期重新興起並成為中唐時期最主要的華蓋造型。材質為佛七寶,義大利晶石瑪瑙、珊瑚、刺繡、印度手工設計絲綢。工藝以幔蓋主幔片,是為印度手工設計絲綢加上印度皇家傳統刺繡禮服之繁複細緻串珠與刺繡按設計圖稿縫製而成。此座紅蘿幔蓋是依據由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館藏的敦煌17號藏經洞窟出土絹畫製作。瓔珞與絲綢為敦煌最美絢爛壯麗的夕陽,佛國七寶與夕陽紅色水晶石,透過燈光照映,更顯耀眼奪目。猶如主尊大日如來佛智慧日光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無有內外晝夜之別。又如旭日東昇般與華蓋互映,「日月同輝,華蓋威儀」。迎風飄逸,交錯盤結的寶石熠熠生輝,光彩閃耀,溫暖佛國世界立現。 前一篇文章 【富貴吉祥】佛教藝術莊嚴紋樣 下一篇文章 【萬物有情】佛教經典動物寓意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七寶之首】佛像貼金 功德殊勝【福慧具足】佛教財神 廣施聖財【藝術弘法】花見華蓋 菩薩微笑 作者其他文章【藝術弘法】花見華蓋 菩薩微笑【形賦所證】根脈華蓋 日出所本【美不勝收】 華蓋梵天耀燦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