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永和報導】鳥類是不是從恐龍演化而來,是另一個問題,但現今許多鳥類演化的知識與教科書,可能要顛覆、改寫了。
號稱歷年來最大規模的鳥類遺傳學研究,美國歷時5年的?譗早期鳥類聚集族譜研究計畫?豃,調查了所有現存主要鳥類的演化史,且已針對約169種鳥類中每一種的19個不同DNA部位排序,建立和分析了32千個鹼基(Kilobases)資料組,數十種鳥類命名可能必須重新正名。這項研究報告將刊登在美國?譗科學?豃雜誌。
研究結果,愛水的紅鶴和鷿虒可能不是從水鳥演化而來的,牠們只是接受在水邊的生活形態;部分現今棲息在陸地上的鳥類也非自其他陸鳥演化而來,例如杜鵑鳥;而毛色多彩鮮豔、白天整天飛來飛去的蜂鳥,是從外表看來乏味的夜行鳥夜鷹演化而來的;隼和鷹之間雖有許多相似處,但牠們並非近親。
鳥類會不斷地適應新環境是這個研究小組的新發現之一,研究建議,鳥類大概可粗分為陸鳥(如麻雀)、水鳥(如企鵝)及岸鳥(如海鷗)。
在新的演化圖上,看起來相當不同的鳥,有時候結果卻是有血緣關係的,鷿虒與火鶴是一起的,而不是跟潛鳥;鸚鵡跟其他鳴禽的關係應該更親一些;有些不會飛的鳥在基因上跟會飛的鳥是一家。
這項研究的主要撰寫人、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芮迪說,藉由這項研究,我們獲知兩件大事:第1,外貌不足信,外貌或是行為相似的鳥類不見得互有關連;第2,許多鳥類分類及有關演化關係的傳統見解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