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方舟 推神農計畫&造獨居蜂旅館 文/酉方 |2024.07.13 語音朗讀 9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城市方舟工作室力推友善校田的「神農計畫」。圖/「城市養蜂是Bee要的」FB圖/Pexels謝宗叡(右1)前往屏東縣南州國小教導友善校田的概念。圖/劉瑜楷「城市方舟工作室」由來自台大昆蟲系、中興昆蟲系的三位夥伴組成,左起:王庭碩、謝宗叡、扶尚睿。圖/「城市養蜂是Bee要的」FB電路板基金會TPR ECO回傳獨居蜂入住近況。圖/熊厲害在自家陽台或庭園擺放各種造型的蜂之樹旅館。圖/「城市養蜂是Bee要的」FB「條切葉蜂」(上)和「黃喙蜾蠃」(下)兩種不同的獨居蜂,分別入住城市養蜂蜂巢中。圖/「城市養蜂是Bee要的」FB獨居蜂的 AirBeenBee。圖/「城市養蜂是Bee要的」FB 文/酉方人外出旅遊出差要住旅館,獨居蜂在城市中漫遊育雛,也需要安身處所。3個讀昆蟲系的大男生王庭碩、扶尚睿、謝宗叡,2015年起,成立「城市方舟」工作室,推動「城市養蜂」計畫,希望大街小巷的住宅、學校或大樓,能夠提供庭園或陽台一角,掛上蜂之樹旅館,提供獨居蜂暫居或育雛的AirBeenBee……共同創辦人之一的謝宗叡說,之所以發起「城市養蜂」計畫,重點不在於提倡養蜂或釀蜜,而是希望透過「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FB粉絲頁作為教育平台,以圖文的方式,讓一般民眾能對蜜蜂以及獨居蜂,甚至是環境改善的基本知識,有初步的瞭解,也分享實際在城市養蜂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昆蟲系學生也感好奇「大多數國人與自然界的動植物,距離愈來愈遙遠,希望藉由這一連串的教育與實際行動,能真正拉近自然與城市的距離……」王庭碩和扶尚睿就讀台大昆蟲系時,意外發現系館頂樓養的蜜蜂並不會傳花授粉,反而是其他的獨居蜂嗡嗡嗡忙著授粉,才進而研究發現:都市獨居蜂遠比蜜蜂對植物授粉貢獻更大。在台灣,除了惡名昭彰的虎頭蜂,能被民眾熟知並記得其名字外,其他的上千種可辨識的蜂種,常一律被通稱為「蜜蜂」。但其實,台灣真正的「蜜蜂」只有兩種──野生的東方蜂,及蜂農飼養的西方蜂,而正好虎頭蜂、蜜蜂都具群居性,導致國人誤以為所有蜂類都是窩聚成群生活著。蜂情萬種卻眾所不知 另一個民眾容易誤解的點是:採蜜、釀蜜並不是蜜蜂的專利,虎頭蜂、土蜂、熊蜂……也有採集花蜜的本領。也就是說,全球大約有10%~15%的蜂類過著群體生活,至於大部分會汲取花蜜來喝,卻不會集蜜、釀蜜的長腳蜂、切葉蜂、玳瑁蜂、酒瓶蜂……除了長腳蜂選擇群居外,大多數蜂其實是獨來獨往的獨行俠。 換言之,各類蜂不但各有其名,而且台灣接近9成的蜂類,包括木蜂、切葉蜂、蜾贏、蘆蜂……大都是獨居蜂,儘管如此,民眾可千萬別以為這些不產蜜的獨居蜂,就不重要或對人類無益,事實上,散居在城市中、性格溫馴的獨居蜂,正是協助花草樹木傳花授粉的重要推手。都市化不利生物安居可惜都市中一片水泥森林、玻璃惟幕,少有樹林、木屋、竹厝,或適合蜂類居住的斷木、土牆、孔洞,不僅小生物難以安居其中,獨居蜂媽媽想要孕育下一代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育嬰房」,可安心布置妥隔間,並於產卵後,留下足夠的食物給日後出生的幼蜂,便可安心離去。既然獨居蜂對於城市綠地重生、四季繁花不斷,扮演著重要角色,「城市方舟」的3個大男生,就期望能約集多一些民眾,遍地打造合適的「蜂旅館」,讓一隻、兩隻、無數隻獨居蜂,來到窗台訪花、採蜜、入住蜂旅館,最後能為市民生活及城市生態,帶來巨大而神奇的變化。先有硬體才能迎來客3個大男生著手書寫《打造我家的獨居蜂旅館》一書,也設計出各種不同款式及大小的木製蜂旅館,鼓勵民眾買回家放置在合適地點,等待不同種類的蜂族入住。「旅館只是個硬體框架,如水泥外牆,蜂媽媽通常還會依據各自喜好,搬回不同的材料布置。」謝宗叡說。他們並附上一片透明片,如果幼兒園或小學生想觀察究竟是哪種獨居蜂入住自家旅館,便可以透過觀察築巢材料暸解,接著還可以利用「板片紀錄表」記錄下來,逐日看著蜂寶寶長大。「人人都可以成為蜂旅館的好房東!」扶尚睿說,他們致力推廣城市養蜂,以及關於城市花園、都市農業的基本知識,持續為蜂類發聲,讓大家了解「蜂旅館」對環境指標的意義與功能,果真吸引不少組織、學校及幼兒園加入養蜂行列,興致勃勃打造一座座蜂旅館,致力把自然帶回城市。神農計畫毛毛蟲餐廳看準校園這個理想的教育場域,「城市方舟」也和農委會合力推動「神農計畫」。透過創新好玩的課程、教學,例如「獨居蜂旅館」、「校田寶可夢」,讓孩子們在校田這個戶外立體教室裡,快樂學習,希望從校園開始不噴灑農藥,讓校園成為毛毛蟲安心的「自助餐店」。「校園中或田野裡飛天遁地無所不在的昆蟲,就是最好的生態指標。」神農計畫希望有更多校園加入,除了友善校田,更有助於培養孩子對細節的觀察力,視野能跟著昆蟲鑽進泥土、又飛上天空……還給獨居蜂居住正義為了還給獨居蜂「居住正義」,「COME BACK to 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團隊依照獨居蜂築巢或產卵喜好找空隙產卵的習性,設計出一個個獨居蜂旅館,包括蜂鑽出鑽入的洞口徑和深度,都需要符合入住的獨居蜂身型大小。「台灣獨居蜂旅館樣式與歐美稍有不同。」扶尚睿說,台灣氣候高溫潮溼,因此獨居蜂旅館的屋中板片和外殼,要考慮能否適應多變的天氣,不但要具備防潑水的功能,同時為能長期放在室外,也要採用強化處理過的屋簷搭配蜂蠟漆。3人除了透過臉書粉絲專頁和學校現場演講之外,也會偶爾透過戶外現場擺攤的方式接觸民眾,結果發現民眾對於獨居蜂旅館、獨居蜂的相關知識,都非常感興趣。「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已經有1000多家蜂旅館了……」謝宗叡說。最讓他們開心的是,在市集擺攤時,民眾透過觀看蜂類標本,了解蜂的種類繁多,牠們的生活習性各不相同,例如獨居蜂相較其他蜂類溫和、獨居蜂較無蜜蜂群體間的組織分工……「至少在這麼多年後,大家已經開始接受『獨居蜂』這個名詞了。」扶尚叡說:「我們最終希望獨居蜂旅館可以應用在農業上,逐漸變成授粉產業其中一個部分。」 前一篇文章 楊中天 拍紀錄片倡導「第二次人生」 下一篇文章 徐振傑 讓遠鄉孩子快門閃耀 熱門新聞 01【書市隨筆】《草間傾聽泰戈爾》琹川的山居歲月2025.05.1802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2025.05.1803【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04【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慈悲愛心人 社會安全人人有責2025.05.1805社論--中美各得所需2025.05.1906社論--參考新加坡的圖存之道2025.05.2007新加坡副總理顏金勇 拜訪新加坡佛光山2025.05.2008加薩陷饑荒 1.4萬嬰兒命危2025.05.2109香港佛光道場三皈五戒 佛子迎光明2025.05.2110【臆想截圖】 緬梔2025.05.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李惠珠 化身彩虹傳承綠島美食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 作者其他文章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李雪櫻 給500幼童溫暖的家陳怡彣 甘願成為他人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