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7.10
4416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01.

瑞士網球退役名將費德勒(Roger Federer)14歲就開始接受訓練,1998年,16歲的他獲得溫布頓青少年組的單打冠軍,開始嶄露頭角;不僅成為網球3巨頭之一,還坐擁20座大滿貫賽冠軍,直到2022年才結束24年的職業生涯。費德勒在網球中體悟到:

「當你在搶分時,拿下這一分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但這一分結束後,它就是過去式。」

02.

成為加拿大奧沙華市的市長前,丹.卡特(Dan Carter)有段很艱難時光,他曾在街頭流浪、染上惡習;31歲才痛定思痛、擺脫壞習慣,並進入電視台表演脫口秀,不僅帶領聽眾關注社會議題,也引導他走向政壇,更在2018年當選奧沙華市市長。卡特說:

「我由衷相信,把我創造成這個樣子的人,就是要讓我藉由自己的經歷去幫助別人。」

03.

編舞家林廷緒曾是舞者,近年專注於編寫舞作,他的創作聚焦台灣民間文化,藉由走訪鄉間,探尋具台灣草根性元素當成題材,他也擅長用舞作來探討各類議題,例如:《大吻琉璃》找來琉璃瓦工師傅與舞者共創,盼引發觀眾對少數族群及勞動議題的關注。林廷緒認為:

「大家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其實都有相似的生命經驗,只是以不同形式生活著。 」

04.

全球各地戰爭不斷,蘇格蘭藝術家Frank To希望以「破壞性元素」提倡和平,他透過將火藥與繪畫結合,並以生命力為主題,創作鳥類、動植物等自然圖像;過程中,他把火藥粉注入金屬板,並透過點燃的方式來「雕刻」。Frank To希望觀眾可以感受到:

「即使是最黑暗的夜晚也會結束,太陽也會升起。」

05.

馬祖東引島上有間「鹹味島合作社」,是一群在地青年打造的複合式社區空間,除了開辦展覽、市集,推動社區發展,還將部分營收回饋社會;今年更推出「課後圖書室」,讓學生來店裡免費閱讀,還可以換算成點數兌換獎品。負責人蔡沛原表示:

「我們不把這裡看成是一家店,而是社區的客廳,推動社區美學是主要目的。」

06.

2004年,湯家祿帶著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走遍中國大陸考察,並1:1復原近30件古科技工具,讓2000多年前的古代智慧重現世人眼前;除了研究及復原的工作,他還成立「古科技研發中心」,向大眾推廣古代科技。湯家祿說:

「希望利用古科技啟發人們,深刻體會到先輩們的勤奮及智慧,這些是需要我們來傳承與發揚的。」

07.

2014年,荷蘭攝影師莫里斯.米克(Maurice Mikkers)啟動「眾淚微像」(Imaginarium of Tears)計畫,收集各種場景流下的眼淚,並用顯微圖(Micrographs)記錄這些眼淚結晶及背後故事,還製成雕塑、珠寶等。米克分享:

「人們不習慣在公眾面前掉淚、不希望被別人看見,但透過這個計畫,我們可以向外部世界敞開心扉。」

08.

大學畢業後,張健芳成為美食旅行家,透過文字,引導讀者進入異國餐桌的有趣故事,並匯集成《一個旅人,16張餐桌》一書;她在墨西哥旅遊時,愛上了可可文化,促使她去年成立品牌「美麗東可可」,希望台灣人也能愛上可可產品。張健芳認為:

「地球上食物豐富多采,只要好好生活,食物就是我們親手創造最重要的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