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詹爸爸往生事蹟的因素分析與經驗借鏡
臨終的過程就是「肉體關機」以及「意識轉化」的過程(續):
在前兩周的文章中,我特別強調「死亡」與「臨終」的過程就是「肉體關機」與「意識轉化」的過程,這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也是生命的奧祕與奧妙。因此,任何人希望能夠沒有痛苦地安詳善終,乃至歡喜地如願往生,就要順應大自然的生命機制,避免不必要的醫療干預,讓他的身體能夠自然地順利關機。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的意識就能夠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順利地脫離肉體,然後邁向下一期的生命旅程──佛教稱之為「捨報往生」,就是捨棄老朽衰敗的報身,前往出生到下一期的生命之旅。也因此,我們如果希望能夠旁助親人善終往生,就一定要避免親人遭遇到任何不必要的醫療干預,然後運用佛法來協助親人安詳地捨報善終以及歡喜地如願往生。
詹爸爸的往生事蹟就是一個絕佳的實際案例,我就以詹爸爸的最後生命示現為例,為大家做進一步的解析。詹爸爸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因為感冒引起併發症,家人將他送到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治療,而且做了氣切,接上呼吸器。按照一般常理,接下來就會送到加護病房,用機器與管線繼續維持生命跡象。很幸運地,詹爸爸遇到一位學佛的醫師,看到詹家人那麼虔誠念佛,就建議他們不需要再救治了,最好是將詹爸爸接回家中念佛求往生。後來,家人經過討論形成共識,就將詹爸爸從醫院接回家中,同時安排好臨終助念的空間以及相關的事宜。回到家之後,詹爸爸身上所有管線都撤除了,然後大家就一心一意地為他助念。
以上這一段過程與情境,顯示家人將詹爸爸接回家中念佛的決定與共識,是非常正確與明智的,最後成就了詹爸爸的善終往生。如果詹家人宥於世俗之見,將詹爸爸送進加護病房繼續救治以及醫療干預,如此一來就會不斷地拖延他能夠善終往生的機緣,甚至於不幸拖到他「多重器官衰竭而死」,平白錯失了善終往生的契機,那就遺憾終身了。
詹家人原本以為將詹爸爸接回家中,將身上所有管線都撤除之後,他很快就可以往生,結果卻延續了六天才捨報,家人又再為他助念了整整二十四小時。在這整個過程當中,詹爸爸的色身出現的一些現象(也可說是瑞相),雖然造成一些有驚無險的插曲,不過我認為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大家深入地了解「肉體關機」與「意識轉化」的過程,讓大家能夠學習如何明智地因應處理,不會因為誤判而做出錯誤的處置。
因此,在臨終關懷的最後過程當中,針對一些重要的關鍵細節與認知,我再做一個綜合的整理,同時以詹爸爸為實例,跟大家做進一步的解析。
首先,人體是身、心、靈的複合結構,臨終者在生死轉換之際,最後「肉體關機」與「意識轉化」的過程是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的,不是隨隨便便「說走就走」,通常會是三天至一周,也可能會更長一點,情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詹爸爸最後歷時六天捨報,雖然超出家人原本的預期,卻是很正常的。
其二,臨終者在一期生命的最後階段,也就是在捨報往生前的一段時日,是不需要任何飲食的,通常是一周左右,也可能長達一個半月。這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卻也是絕大多數一般家屬最難認同與接受的。
其三,臨終者很可能面容詳和,氣色正常,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一個「臨終」或是「要死」的病人,甚至於臉色紅潤,而不是一臉「死相」──也就是閩南俗語所說「死人面」的樣子。所以,我們要破除以往錯誤的認知,以為臨終者就是一副「死人面」的樣子,而要正確地認知到,臨終者很可能面容詳和,氣色正常,甚至於臉色紅潤。
其四,臨終者的身體,是不可以任意翻動的,也不需要按摩、擦澡之類的服務。詹爸爸從醫院回到家中助念的第五天,詹大哥請醫生來家中看爸爸,是想確認是否需要飲食,醫生擔心詹爸爸身體躺久了,怕褥瘡又長出來,因而做了錯誤的建議,要為他翻身、擦澡比較好。然後,詹大哥和一個弟弟就幫詹爸爸擦澡、翻身,本來是念佛念到詹爸爸紅光滿面的,但是被他們這麼一番折騰,詹爸爸的神色就黯淡了下來,整個面容氣色變差了,沒有之前那樣的紅光滿面。其實,在此關鍵時刻,是不應該觸動他的身體的。一直等到當天下午,全家人一起在詹爸爸身邊念佛,然後到了晚上,詹爸爸的氣色才又好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