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肝病被稱為「國病」,原因與高盛行率的B、C型肝炎有關,因肝臟反覆發炎,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衛福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表示,肝病近年的死亡率下降,去年肝癌死亡人數7700多人,3800多人死於慢性肝炎,有下降趨勢,但仍待努力清除肝病。
周志浩說,WHO宣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願景,目標要在2030年讓癌症死亡人數減少3分之1,希望全民免於肝病威脅。肝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一旦出現明顯不適,大多已是晚期,呼籲民眾多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基會)致力推廣肝病防治,在各地舉辦免費肝病篩檢,長年與7-ELEVEN合作「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活動。今年進一步合作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B、C肝帶原者,至少每半年要定期檢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過去,國人B肝帶原者約15∼20%,遠高出全球平均的5%,台灣B肝感染率之高,也增加了肝癌風險。肝基會自2006年起,於7-ELEVEN門市推行「救救肝苦人」服務計畫,並於全台陸續推動免費肝病篩檢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希望早一步發現、治療。
今年除了推動偏鄉肝病篩檢,也規畫一條龍全方位醫療到點服務,檢查出異狀時,由專業護理師提供服務,並帶到醫療院所進一步詳細評估。
國人對肝病無感,甚至以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才是大宗。楊培銘說,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症狀時已經來不及了,主動篩檢、積極追蹤、及早治療,是預防肝硬化及肝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