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宣布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自任召集人,將每季開會,擬定策略,因應全球議題。
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說,全社會防衛韌性就是透過政府與社會合作,強化整體韌性,嚇阻區域內破壞和平穩定的野心。
全社會意指全民,政府號召全民共構防衛韌性,擴大民力訓練和運用,以備遇緊急狀況時,能協力維生。既要動員全民,前提就需團結人民於共同理念,才能創生堅剛不可奪其志的韌性。
現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去年任職國安會,參加台灣智庫辦的論壇時已提出全社會防禦主張,要強化台灣防衛能力與整體韌性,多層次嚇阻(中國大陸解放軍)。當時還在大選階段,以大陸為敵,升級防衛,期能有助於凝聚認同民進黨的選票。
賴清德已經當選總統,再提全社會防衛韌性,所指受眾當為六成未投票給他的選民。但想要團結這麼多投票時未認同民進黨理念的人民,就必須思考團結力等前提,否則徒呼全民,其心仍異。
民進黨的執政路徑,對內劃分敵我,與全民意識相背。去年大選,因相對多數當選制,僅獲四成選票即上榜;如非自以為是而生自利偏誤(Defensive attribution又稱防禦性歸因,是一種動機偏誤),首應改掉內鬥多、包容少的作派。可惜現實仍延續纏鬥,但求利己。
八年前民進黨即假借歷史議題清算國民黨,略過其經建、保台、推動民選等治績,汙名為外來政權,屬威權專政,再襲奪其資產,以鞏固己黨能獨大掌權的利基。如此自利,奢談團結全民。
其次是意識的鴻溝。絕大多數台灣住民與大陸居民,使用同樣語言文字,祈求相同神祇的庇佑,族譜排序即能印證宗親血源同為故鄉人。可是政治意識卻催生出台灣新興民族、南島血源、新台灣人說,劃下族群鴻溝。
在民主意識的進步與墮落間,目前在野的國民黨、民眾黨認為應改革立法院議政效能,制裁傲慢官僚用「在那叫什麼?猴子爬高才看見屁股紅。」等粗鄙語詞羞辱立法院。
在野立委合作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與《刑法》增修條文,意在守護民主監督制衡的權力,廓清民進黨執政時系統性貪腐,改革官僚假學歷、不倫、作偽等政風。
其實民進黨在野時亦主張相同的改革法案,但換位後即指在野黨立委擴權違憲,藉覆議、釋憲欲推翻在野護權(監督制衡)作為。朝野對立加劇,何來理念號召全民。
再次是面對兩岸衝突驟變,富室顯宦力能苟免,卻何德命令全民臨陣當先?
國際投資移民諮詢公司六月公布私人財富遷移報告,台灣有四百名百萬美元以上富翁,包括貿易商和醫師娘,為躲避地緣政治風險,將資金移出台灣,匯入新加坡、美國、日本等地。台灣遷出資產的高所得人數,已居全球第八位。
上世紀兩岸發生八二三砲戰,蔣中正總統的兒子蔣經國,多次前往戰地慰勉部隊抗敵,與官兵共餐,搭小艇赴前緣陣地巡視。國防部長俞大維在砲戰前,搭飛機持望遠鏡抵近偵察陸方軍運實況;他不停巡視金馬前線島嶼,人稱部長辦公室在金門,他還說:「我不能去的地方,怎能派我的部下去。」
新政府欲創生全民防衛堅剛不可奪其志的韌性,請先自省偏誤,重建全民共信的理念;顯宦須勇,臨陣當先,為民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