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0公斤廢布 變永續娃娃

 |2024.07.02
683觀看次
字級
「The Good Doll」的娃娃,都是紡織廢料改造,不僅實踐永續,還為弱勢婦女提供就業機會。 圖/取自The Good Doll官網、IG@the.good.doll
「The Good Doll」的娃娃,都是紡織廢料改造,不僅實踐永續,還為弱勢婦女提供就業機會。 圖/取自The Good Doll官網、IG@the.good.doll
「The Good Doll」的娃娃,都是紡織廢料改造,不僅實踐永續,還為弱勢婦女提供就業機會。 圖/取自The Good Doll官網、IG@the.good.doll
婦女取得工作證 「The Good Doll」的娃娃,都是紡織廢料改造,不僅實踐永續,還為弱勢婦女提供就業機會。 圖/取自The Good Doll官網、IG@the.good.doll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蘇尼塔.拉梅戈達(Sunita Ramegowda)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長大,小時候,她的祖母會把舊衣服、破布縫在一起,製作一個娃娃給蘇尼塔;帶著這份溫暖的回憶,蘇尼塔與丈夫蘇哈斯(Suhas)創辦了「The Good Doll」,把紡織廢料改造成布娃娃,除了永續,這些娃娃也都依循古法製作,還為弱勢鄉村的婦女提供就業機會。

布娃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和羅馬帝國,它們方便攜帶,磨損了也可以輕易修補,成為小朋友的最愛,是現存最古老的兒童玩具之一;只可惜,塑膠製的芭比娃娃出現後,布娃娃日漸式微,但蘇尼塔希望能藉此重現手工藝的榮光,並告訴孩子:「芭比娃娃創造了一定的美學標準,我們想改變這個觀念,我們提倡不同身材、各種膚色,讓孩子知道──美是多元的。」

培力原民婦女 發心回饋社區

在創業前,蘇尼塔與蘇哈斯一起住在班加羅爾,並在企業工作至少15年,但他們愈來愈厭倦城市生活,蘇哈斯說:「我們厭倦城市生活的喧囂,想要弄清楚什麼能讓我們快樂。」

2017年,他們搬到了尼爾吉里斯山區,過著遠離數位、被大自然包圍的生活, 「我們用泥土親手建造自己的家,並開始吃自己種植的食物,還從溪流中收集水,並利用太陽能發電」。不過,因為擁有足夠的積蓄,所以他們很樂於處在這種簡約的生活方式,可是他們也發現,對同樣生活在此的原住民家庭來說,維持生計是項挑戰。

蘇尼塔分享, 「婦女除了採茶,沒有其他固定的工作。每天早上,他們都會離開孩子,去其他村莊工作」。為此,她與丈夫討論過後,決定要回饋社區,2019年兩人成立了「Indian Yards」基金會,旨在透過手工藝,改善尼爾吉里斯部落的社會經濟地位。

基金會從從拼縫被子、花邊、家居裝飾等開始,提高部落婦女的技能,為了迎合市場,2023年創立了「The Good Doll」,鎖定了布娃娃及玩具,蘇尼塔說:「愈來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再玩塑膠玩具,因為它們不僅對環境有害,也對我們的健康有害。」

包裝實踐環保 100%可生物降解

為了保持品牌的永續性,他們會到服裝廠蒐集床單和靠墊的邊角料、帶有錯誤印花的布等,一年後,The Good Doll成功拓展到欽奈、班加羅爾、果阿、烏蒂和庫納等,至今已回收超過8600公斤的紡織廢料,並為婦女工匠帶來逾550萬盧比(約新台幣214萬元)的收入。

此外,除了娃娃本身,就連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禮盒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製成,棉袋可以重複使用,每個娃娃售出時,都會附上一張製作者卡,向顧客介紹製作該產品的工匠,證明可追溯性;基本上,整個包裝及產品,都是100%可生物降解,且不含塑膠。

工匠都是在家中工作,方便一邊照顧家庭,一邊賺取收入。蘇尼塔表示,我們希望為他們的時間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讓他們工作更多時間,「我很高興透過這項工作,能夠傳授新技能,並確保部落婦女獲得金錢利益。幾年前,我們搬到尼爾吉里斯時,並沒有希望帶來這種改變,沒有什麼比幫助人更令人開心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