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耐勞的台灣牛

文/彌生 |2024.06.30
1186觀看次
字級
台灣黃牛前胸皮膚鬆垮下垂。 圖/123RF

文/彌生

台灣水牛的引進史,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台灣水牛最早是1624年左右,由荷蘭人從爪哇引進,至於現存水牛,大多為先民自中國大陸所攜進牛隻的後代。

大約在中國明朝末期與清朝初期的1630年間,由於戰亂導致難民流離失所,朝廷便鼓勵福建難民移住台灣,每人給銀三兩或三人成行給一隻牛的「一牛三金制」,當時隨船隻牽來台灣的牛隻便是水牛。

先民載了很多水牛來台,除用於水稻田的犁田、耙平、打碎泥土等工作外,也用牛搬運稻米、甘蔗、甘薯等農作物,並牽牛於磨坊壓甘蔗取汁,或土豆、麻仁搾油,以及於土窯磚瓦廠攪拌泥土等畜力工作,彰化王功一帶海邊,也牽牛入海載運養殖生蚵。

可見,台灣水牛對台灣的農林漁牧業都曾大有貢獻,甚至是生產主力,以「台灣牛」象徵台灣人刻苦耐勞的本質,或代表整個台灣的精神,也展現了台灣人與水牛間的情誼。

但其實,台灣除了先民渡海牽來的水牛,另外還有一些通稱為「一般牛」的牛種,包括台灣黃牛(又稱赤牛)、荷蘭乳牛、紅色短毛聖達牛、白灰色短毛的布拉曼牛和夏洛利牛,但這幾類牛和台灣水牛彼此均不同屬,故不能互相交配繁殖。

如果包含化石紀錄,台灣還曾出土過德氏水牛的化石。在台南左鎮菜寮溪、屏東四溝、新竹關西以及澎湖水道等地,皆出土過部分德氏水牛化石。

德氏水牛棲息於距今數十萬年前的東亞,這除了見證台灣島和亞洲東岸原本相連,也可以反推在當時的台灣海峽,應該遍布德氏水牛偏好的草原和沼澤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