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使用白血球監測儀,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圖/美聯社
白血球監測儀有助醫師開立最合適的藥物,緩解化療副作用。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化療和其他消滅癌細胞的療法,通常會破壞患者的免疫細胞;這種療法每年都導致數萬名免疫系統較弱的癌症患者感染,如果未能妥善處理,這些感染可能致命。
為了降低患者感染風險,醫師們必須設法在化療劑量以及治療效果間取得平衡,一方面能夠治療癌症,同時也避免患者的白血球數量過低,並且讓患者擁有更理想的生活品質及社交生活,不會無時無刻籠罩在遭到感染的陰影下。
目前醫師監測患者白血球的唯一方式是血液檢查,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家用裝置,以非侵入式的方法監測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期間的狀況,不須進行血液檢查。
這項技術最初在2015年由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研究工程師巴特沃斯(Ian Butterworth)提出,該裝置利用光學成像技術來觀察指甲頂端的皮膚,這些部位的毛細血管較明顯,且已經被醫師用來評估血管健康狀況。儀器掃描後,利用人工智慧(AI)分析與檢測受測者的白血球數值,做為醫師進行後續化療的依據。
為了推動這項裝置的商業化,巴特沃斯成立新創公司「白血球」(Leuko),並製造可在家中使用的監測儀,讓醫師能遠端、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該公司的裝置經測試後,已準確檢測出數百名癌症患者的低白血球數,且不曾抽取一滴血。
巴特沃斯是「白血球」的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他表示:「我們的產品有可能顛覆並改善門診患者的監測及護理方式。除此之外,我們的產品還顧及了患者的心理層面。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在其他人面前往往會感到脆弱,而且對這種狀況無計可施,如果他們想與親友見面,也可能因為擔心感染而放棄。」
「白血球」公司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合作,提升白血球監測儀的準確度,並準備在2024年稍晚展開重要研究,尋求FDA批准這項裝置的使用。「白血球」公司的研究團隊認為,一旦獲得批准,這種監測儀將成為優化癌症治療的創新方案。
「白血球」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卡斯卓-岡薩雷茲(Carlos Castro-Gonzalez)表示:「我們已與一些醫師接觸,他們非常看好這項產品;這種監測儀能幫助醫師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化療所需的劑量,並依據最新數據及時調整。」
該公司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桑契斯-費羅(Alvaro Sanchez-Ferro)表示,最初他們幾個研究人員在MIT電子研究實驗室合作,目標就是解決醫學領域上的難題;他們相信,非侵入式白血球監測儀能造福癌症化療患者;他表示:「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中,有6分之1會因為白血球過少而發生感染。最遺憾的是,這些導致患者死亡的感染並非源自疾病,而是由治療引起。我們的裝置讓患者可在家中隨時測量,讓醫師即時掌握感染風險較高的患者,大幅減少患者因感染而需住院治療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