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生活史】鳳梨頭,西瓜尾

文/閒書生 |2024.06.27
283觀看次
字級

文/閒書生

鳳梨的閩南語發音與「旺來」相似,在喜慶宴會或各項競賽中,經常會送鳳梨祝賀,或自己買幾個鳳梨擺放,希望好運能「旺旺來」。因為如此,鳳梨被視為吉利的食物,除了是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水果,也經常被當作禮敬神佛或祭祀祖先的供品。

鳳梨原產於熱帶美洲的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由加勒比海居民帶回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島種植。據說,一四九三年,哥倫布第二次航海抵達加勒比海,下錨停在西印度群島的小海灣,進入附近的村落時,當地人送來一大堆水果招待他們,其中讓這批歐洲水手特別好奇的就是鳳梨。鳳梨傳入歐洲之後,也成了上流社會舉辦盛宴時象徵財富地位的最佳水果。

台灣栽培鳳梨的歷史至少有三百年,主要生產地區集中於嘉義、南投、台南、高雄、屏東,佔全台栽培面積逾百分之八十五。一九六○年代,在各地農會輔導下,台灣的鳳梨產量攀上高峰,主要製成罐頭外銷,一度成為台灣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有句諺語「鳳梨頭,西瓜尾」,是教人如何選吃這兩種夏季盛產的水果。鳳梨的果實是由母株的葉心由下往上長出來的,頭朝下而尾巴朝上,成熟時,外皮是由頭部緩緩往尾部延伸變黃;也因為鳳梨頭接近地面母株的根部,比尾部吸收更多的水分與養分,故而頭部最甜,越往尾部就越酸。西瓜的甜度則與鳳梨相反:未摘採時,多數的瓜是頭上尾下或平躺在沙地上,而且都是尾部較大、含有較多的水分,所以整顆西瓜是尾部比較甜。

很多人都知道「鳳梨頭,西瓜尾」的諺語,卻不明所以。下次吃西瓜與鳳梨時,別忘了自己細心體會一下,挑出鳳梨與西瓜的頭尾嘗嘗看,鳳梨的頭部與西瓜的尾部是不是真的比較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