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家長多陪伴孩子運動、談談心,可以降低學童在面對壓力時對網路的依賴性。圖/123RF
【本報台北訊】有良好的情緒管控能力就能有良好的心理健康,面對未來的挑戰也能更有信心。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廣運動的好處,更向下扎根,從國小到高中舉辦「樂動150,迎奧運挑戰」。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現在的小朋友面對課業、人際交往壓力,及早培養運動習慣,找到紓壓的管道,是日後健康心理健康的基礎。
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樂動150,迎奧運挑戰」活動,推廣運動對於身心健康的好處。台北市金華國小校長鄭聖元昨日表示,學校針對低中高年級,有規畫不同的運動項目,低年級可以做呼拉圈,中年級跳跳繩,高年級則因為課業壓力較大,因此推廣跑步等不用器材的運動項目,讓小朋友可以有方便紓壓的方式。
金華國小學生李兆恩也上台分享,他說,從小就很喜歡運動,雖然爸媽工作繁忙沒有空陪伴,但他仍每天到校跑步20圈以上,目標一天要跑到100圈,運動完後身體很舒服,雖然對於成績進步是否有幫助,他有所遲疑,但對於考試壓力的降低表示有感。
葉雅馨則說,現在小朋友課業壓力很大,若能從小培養運動習慣紓壓,就能夠有好的情緒管控能力,尤其小六的同學,面對青春期初期症狀,開始會有賀爾蒙變化,情緒開始出現變化,這時候家長也能夠引導孩子如何紓解。
「青春期小朋友,主要情緒來源之一是人際關係。」葉雅馨指出,孩子在小六、國中的階段,會很在意同儕之間的關係,若有不好的體驗,很容易轉向網路來紓解壓力,若家長及時輔導,陪伴孩子運動、談談心 ,可以降低對網路的依賴性,避免未來衍生出心理健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