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七十歲林姓婦人,每天早起時總會感到雙手手指關節僵硬腫脹疼痛,甚至無法擰毛巾,提重物時都會感到極度不適,只能依賴消炎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疼痛,然而效果不佳,尤其一旦停藥即再次感到疼痛。症狀持續一年多,在家人堅持下就醫,才發現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且其手指關節已經變形,經生物製劑治療後,疼痛感大幅緩解,逐漸找回生活品質。
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石孟潔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會以止痛藥來緩解長期的關節疼痛,卻忽略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作祟。等到時間一久、症狀逐漸惡化後,才驚覺已造成關節的傷害。她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骨骼變化「不可逆」,關節一旦開始變形,就難以恢復至正常功能,呼籲「及時就診」的重要性。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尤其在關節滑膜處,因此造成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嚴重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上的障礙。
石孟潔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表現通常會成「對稱」的方式,像是手腕、手指、腳踝等關節症狀都會是左右同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