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人間佛教的戒學⑧

文/星雲大師 |2024.06.23
469觀看次
字級
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外,也是廣結善緣的最好修行,不但要從事正當的職業,而且應該具備正確的觀念,即所謂的職業道德。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當時我回答他們說:「佛教雖然講不殺生,但還是有輕重之分。尤其殺生有『殺行』與『殺心』的分別。你們捕魚,是為了維持生活,並沒有殺的意念,就如同人死後舉行火葬,一把火,不但把屍體上的寄生蟲都燒死了,甚至連木材裡的寄生蟲也無法倖免。但是我們沒有殺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殺心,如此縱有罪過也會比較輕,而且只要誠心懺悔,還是可以得救。」

我的意思是,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雖然主張對任何微弱細小的生命都要尊重,但是如前所說,我們每天其實總在無意之間傷害很多生命而不自知,例如呼吸時空氣裡沒有微生物的生命嗎?茶食之間沒有微小的生物嗎?甚至打針吃藥、開刀,火葬、土葬,難道沒有傷害寄附吾人身上的生命嗎?只是當下我們並沒有「殺心」,因此吾人的修養,縱有殺生的行為,也不要有殺生的「心業」;縱有傷害物命的行為,更要對不慎殺害之生命生起慚愧之心,為之深深懺悔,這就是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

佛教主張持戒,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也就是尊重。不過一般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然而「難」並不代表「完全不能」,因為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隨分受持。如《大智度論》說:「戒有五種,始從不殺,乃至不飲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少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是名滿分。於此分中,欲受何分,常隨意受之。」

由此可知,在家居士人人都可以就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容易受持的一戒、二戒,乃至三戒、四戒,精進受持,漸漸達到五戒圓滿。也就是說,即使從事不正業的人,一旦發心學佛,還是可以就自己的方便,先從少分戒受起,然後慢慢待機轉業,只要有心,世間的職業千百種,這行不做可以做那行,不一定要以殺生為業,也不一定以傷害生命的業務做為自己的職業,換個工作,還是可以生存。

甚至,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之外,也是奉獻、服務、廣結善緣的最好修行,因此不但要從事正當的職業,而且應該具備正確的觀念,亦即所謂的職業道德。例如:

1.要有因果的觀念:不藉公務之便而貪汙詐欺、假公濟私、收受賄賂、強取豪奪、威脅利誘等;凡有所得,悉數歸公,一絲不苟。

2.要有忍耐的力量:受責不抱怨,遇難不推諉,要任勞任怨,一切想當然爾。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擔當,才能負責。

3.要有敬業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認真負責,要樂在其中,遇事不推托,不以磨人為樂,要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此即是敬業。

4.要有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謝老闆提供工作機會,感謝同事、部屬協助我們工作等,有了感恩的心,不論多忙、多累,都會歡喜的去做。

因此,發心學佛以後,除了受持淨戒外,更需進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廣修善業,並以「八正道」為生活的準繩。所謂「八正道」,即正當的見解、正當的思惟、正當的語言、正當的職業、正當的生活、正當的禪定、正當的憶念、正當的努力。「八正道」是人間生活的依循,我曾據此為人間佛教寫下「生活律儀百事」,今天藉此機緣,提供給各方參考:

生活律儀百事

(一)僧信共遵(八類共八十條)

1.社會律儀十事(政治、軍事、經濟、職業、處世……)

(1)政治是一時的,信仰是永久的;信眾可以參與憲法中的政治活動,僧眾只可「問政」而「不干治」。

(2)從事政治者,不貪汙舞弊,不假公濟私,不藉勢磨人,不欺壓善良,不兩面人格、兩種手段、挑撥離間,否則非為真正信者。

(3)凡參政信者,要熱心公益,造福人群,上台、下台皆應隨順因緣,不可賄賂官職,不可買票賄選,不可散發黑函,不可攻訐對手,不可用不正當的非法手段求取當選。

(4)任公職者,應以服務人民為目的,不可官僚、霸道,刁難民眾;民意代表於國家廳堂問政,應以理相爭,不可咆哮、打鬧取寵。

(5)無論僧信,不背叛國家、私通敵國、洩露國家機密、造謠生事,不陷國家於危機。

(6)經濟生活要合於「正命」,不從事非法或殺生的職業,例如販賣軍火、毒品、人口、假藥,或從事屠宰、私釀、淫業、無照行醫、製造及販賣黑心食品等。

(7)要遵守職業道德,依法行事,不偽造文書,不洩露、不盜取商業機密,不勾結黑金,不掏空資金,不惡性倒閉,不強占侵吞,不求一夕致富。

(8)經商營業,應該童叟無欺,將本求利,不囤積居奇,不壟斷市場,不哄抬物價,不偷斤減兩。

(9)遠離勒索拐騙、仿冒盜版、偽造詐欺、色情泛濫、散播網路病毒、回收廚餘再販賣等種種不法之行為。

(10)處世要誠信,待人要和睦,不處心積慮算計別人,不因妒嫉而容不下別人,進而奉行「三好」運動,人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帶動社會善良風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