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長郭智輝15日接受電視節目專訪,針對缺電、缺工及核能存廢問題提出最新看法。他重申台灣「不缺電」,還懷疑市場憂心AI產業增加用電需求一事只是推估,指出未來未必有這麼大成長幅度。郭智輝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時代,台灣很多業者都是一窩蜂,但到後來沒有那麼大的需求怎麼辦?真正需求,得等到2028年後才能看得到。」
郭智輝上任將滿月,他上節目解釋,台電常跳電原因是配電設備有老舊、妥善率問題,所以台灣會加快更新速度,提高妥善率。至於台電連3年漲電價,郭智輝解釋是因原料取得問題,燃料都是進口,「就算2025年再漲10%,還是彌補不了虧損」。
郭智輝也在節目上重申,「非核家園仍是執政黨重要指標」,依規定,核電廠年限40年,時間到了就除役,延役在40年時效到期前5年就要提出,且能否延役是問題,另一問題就是40年使用期限已到一定要停機、檢查,就算允許延役,也不一定能夠使用,這是他不會把核三視為基載電力的原因。
對於電力需求成長的盤點,過去是以年成長1.8%計算,政府規畫以綠能應付逐年增加的電力需求。但每年2%至3%的綠電增加速度,能否應付未來AI產業在台灣設立超級電腦中心及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郭智輝說,必須透過從2024年到2028年這5年間的發展來推估成長模式,則2028年至2050年成長的模型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