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奉雅 挑戰世界焊接難題

文/記者白湧泉 |2024.06.09
260觀看次
字級
胡奉雅進行高效焊接技術開發。圖/胡奉雅提供
圖/胡奉雅提供

文/記者白湧泉

為惡補材料知識的欠缺,胡奉雅又一頭栽進圖書館。很多人都勸她,要不就算了吧,但胡奉雅不甘心,她一直有一種感覺,距離成功似乎就差一步。



長江大橋下,貨船往來穿梭。在安徽池州,長江幹流過江通道工程的防撞裝置上,首次使用了一種全新材料︱︱鈦鋼複合板。

一千七百多公里外,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焊接與腐蝕研究所副所長胡奉雅,正著手將這一科研成果繼續向前推進。

長髮披肩,鼻梁上架著一副大大的眼鏡。一九九○年出生的胡奉雅外表溫文爾雅,身上卻有一股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狠勁」。直至今天,胡奉雅的父母都想不通,一個女孩不坐辦公室,為什麼非要跑去當又苦又累的「焊工」。

反覆實驗反覆失敗

時光倒回至二○○八年。正在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小奉雅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二○○八年夏季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結構。「電視上一位焊接女工程師說,好幾個人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才將鳥巢其中的一個焊縫成功焊接。」十六年後,胡奉雅對那個夜晚仍然記憶猶新。

簡短的一條新聞,在小奉雅心中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三個月後,她被哈爾濱工業大學王牌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錄取。

從此,身穿工服,腳踩膠鞋,手握焊槍,成了她的常態。

二○一八年,胡奉雅盯上了一項世界性難題︱︱鈦鋼複合板焊接。

鈦材有萬年不腐的性能,廣泛應用於海洋材料領域,但鈦材價格高,雖然鈦鋼複合板能將成本大幅降低百分之七十五,卻面臨做出來用不上的尷尬境地。「只要超過攝氏一千度,鈦材和鋼材就會反應開裂,但焊接的溫度高達攝氏二千多度,不開裂是不可能的。」組裡的專家說。

作為焊接領域的頂尖科研機構,英國焊接研究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號稱「什麼都能焊」。為了盡快找到辦法,胡奉雅踏上了登門「取經」之路。

但令胡奉雅沒想到的是,等待她的是一盆冷水。

「將鈦材和鋼材焊接在一起,且性能穩定是不可能的事。」研究所一位教授直接將胡奉雅的想法「判了死刑」。

胡奉雅心情跌落到谷底。彼時,鈦鋼複合板的課題還沒有立項,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方向,內心也一直在犯嘀咕:是放棄還是繼續?

經過一夜輾轉反側,胡奉雅決定再試試。

反覆的實驗,反覆的失敗。這讓胡奉雅覺得,只靠焊接工藝的提升,已經無法達到既定目標,必須研發中間材料來阻斷焊接過程中兩種材料的無序擴散。

為惡補材料知識的欠缺,胡奉雅又一頭栽進圖書館。很多人都勸她,要不就算了吧,但胡奉雅不甘心,她一直有一種感覺,距離成功似乎就差一步。

花十二天找出原因

改造焊接平台裝備、研發新材料、深加工坡口……當實驗室傳來成功的消息時,胡奉雅如釋重負。此時,從她著手研發這個課題,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天。

如果說,科研就是不斷失敗再重來的過程。那「技術大拿」(大拿,指在某一地區、單位或某一方面最有權威的人)就是在一次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練成的。

不久前,某深海裝備焊接材料突然出現氣孔問題,用戶要求在十五天之內解決。胡奉雅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分赴四個地方查找問題,二十四小時不休息,最終確認是生產過程導致質量不合格。胡奉雅趕緊跑到代加工廠,現場指導改進生產工藝。最終,用十二天完成找原因、改工藝、再生產,受到客戶讚賞。

「目前,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水下原位增材絲材開發及工藝研發上。」胡奉雅說,要盡全力解決高端焊接材料被掐住要害的局面。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