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6.06
5042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01

林宜標投身策展30多年來,除了讓民眾不用出國,就能欣賞世界級名畫、文物;他也擅長發揮藝術結合公益的強大影響力,例如921地震周年,他促成大提琴家馬友友發行《溫情秋天》限定專輯,所得全數捐給南投國小等。林宜標認為:

「唯有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才能不斷發現新世界。」



02

邱念慈2008年開始吃素,為了戒除不良習慣,她2010年開始投身路跑,10多年來,她積極參與各項路跑賽事,也拿過不少獎盃,還時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茹素、跑步的心路歷程;邱念慈深信,很多事情的源頭,就在自身起心動念,她分享:

「我用『茹素』方式,減少燒殺暴力,這是微小的我所能做的,最簡單的善良。」



03

非洲有支安哥拉足球隊,成員大多因地雷、意外或受傷而截肢,也有人天生畸形,或罹患小兒麻痺而不良於行;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足球的熱愛,即便拄著柺杖,也能在場上奔跑、傳球、射門,為截肢者世界盃努力訓練。隊員埃利亞斯(Celestino Elias)表示:

「不要認為殘疾代表著生命的終結,賦予自己力量,去挑戰、探索世界,扭轉認為殘疾人能力不足的觀念。」



04

秘魯廚師歐坎波(Palmiro Ocampo)見食物被大量浪費,讓他開始反思身為廚師的責任;2013年,他創辦非營利組織「最佳廚房」(CCori),教其他廚師、社區廚房如何最大限度烹煮食物,例如:把蔬菜皮製成便宜、營養的飯菜等。歐坎波說:

「我不想忽視世界的問題。我不想說『我只是個廚師』,我無能為力。」



05

瑞士數位藝術家拉姆紹爾(Hansruedi Ramsauer)在金融業待了20年後,感到愈來愈倦怠,決定轉行;他在2023年創辦網頁公司「go4design」,還運用軟體Photoshop,把普通照片變成誘人、超現實的畫面,盼鼓勵大眾換角度看事情。拉姆紹爾認為:

「觀點是問題的一部分,也永遠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在工作中發揮不同的觀點。」



06

醫師蘇宜輝原本在台北的醫院行醫,39年前到屏東枋寮出遊,見到當地醫護人員的困窘,喚醒他濟助弱勢的初衷,投入偏鄉行醫;多年來他積極導入資源,讓枋寮醫院從3名醫師的診所,蛻變為擁有40名醫師的地區醫院。蘇宜輝的理念是:

「人的健康與生命不分貧富貴賤,偏鄉居民也該享有與都會相同的就醫權利。」



07

沈利倩出生就罹患血癌,周歲前歷經10次化療,雖然她重拾健康,卻得截掉右腳保命;哭過、傷心過後,她把義肢視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美人腿」,還跟著爸爸養鷹、馴鷹,讀中學時創辦「老鷹紅豆服務隊」,到各地分享生命故事,並進行生態教育。沈利倩表示:

「我想要當身心障礙者與社會的橋梁,消除彼此隔閡,讓身心障礙者能被平等對待。」



08

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入行已超過50年,從李錦記品牌到可口可樂中文商標,就連香港國際機場、上海外灘美術館、中國大陸國家大劇院標識,都由他操刀設計;每一個案子,他都不計較時間成本,反覆修改、琢磨每一個細節。陳幼堅說: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