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事物、發揮創造力,手指靈活常用,有助預防腦功能衰退。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不小心」活到一百歲,會是什麼樣子?很多人對於「變老」充滿恐懼和擔憂,害怕失去青春活力,害怕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更害怕老後無人照顧。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在《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中,提出另一種可能性:你或許到了百歲高齡,依然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甚至照顧他人,只要「十指勤勞」人就不老。
「與其為衰老而憂慮,不如從現在開始,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為迎接美好的晚年生活,做好準備。」洛桑醫師說,有些人瑞即使年事已高,仍然腿腳有力、精神飽滿,甚至照顧罹癌的子女。這樣的例子雖然不多,但給了我們啟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並採取適當的身心靈預防措施,晚年也能過得健康幸福。
幫助他人 有益身心健康
「天佑勤勞人。如果你願意勤快動手,為他人做些事,你在病痛中辭世的機率,會下降一半。」洛桑醫師引用美國學者長期追蹤「利他者」與「未付出者」的身體狀態後發現,利他者在各方面的健康上占有優勢,更有機會健康衰老,意即離世前的身心靈狀態都很理想、快樂,不需插管或臥床。
「施比受有福」這句老話一點也沒錯。從醫學角度解釋,首先,手指靈活常使用,能激活大腦多個區域,對預防腦功能衰退,特別有幫助。其次,幫人幫得好,自己心情也愉快,這種愉快感能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適合的荷爾蒙。
把握今天 實踐想做之事
「有一位年近百歲的老母親,每天最開心的事,是為七十多歲的女兒做飯。每天做,做習慣了,連自己變老都沒發現。」洛桑醫師說,人家活到快一百歲都不怕,我們又有什麼好怕的?洛桑醫師分享三個心靈處方如下:
處方一:可以退位,但不能退休
可以沒有名片、沒有頭銜,但一定要有事做。這件事可大可小,只要對兩個人以上有利,就可以去做。如果自己有本事,最好不藏私,盡量教出去,「腦有動、手有動,歲月就不動,這是最好的凍齡術。」洛桑醫師如此深信不疑。
處方二:不是因為老了玩不動,而是因為不玩所以老了
為了預防快速老化,開始嘗試做一些需要創造力的事情,如修繕、著色、園藝或自助旅行。也可以學習新事物,例如下載某個應用程式、拉二胡或破解魔術方塊,「重啟大腦裡的快樂迴路,不想做的事不要忍,想做的事不要等;今天,就是你最好的一天」。
處方三:誰身上沒有一些毛病,但它們都不礙事
目前的醫療科技、營養取得,甚至保健知識,都比上一代進步許多。看新聞時,有記者稱五、六十歲的人為老翁、老嫗,洛桑醫師心想:「他們哪裡老了?搞不好跑起來,身手比你還矯健!」洛桑醫師說,長壽時代已來臨,現在可以把健保卡上的年齡打八折,當成自己的實際年齡,「就這樣,高高興興地活著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