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兒童肥胖問題持續加劇,而台灣兒童的肥胖問題同樣亟需關心,「小時候的胖恐怕是真的胖」。根據國外研究,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暑假將至,別忘記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及原型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及減少久坐等,避免小時肥胖造成日後身體健康的危害。
小時候胖真的不是胖嗎?國外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仍然會是肥胖,更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且增加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22年全球5∼19歲兒童及青少年中,超過3.9億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已成為當前最需被重視的健康問題之一。
國健署吳昭軍表示,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過重和肥胖的原因之一。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7∼12歲、13∼15歲及16∼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平均約每3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一位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
吳昭軍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別忘記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及原型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及減少久坐等,才能元氣滿滿、體位健康不超標。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麗娟表示,研究顯示,學生在暑假期間生活型態會改變,包括每日久坐時間增加約5%、螢幕使用時間≥2小時者增加約6%、蔬菜及水果攝取量分別減少0.6份及1.1份、糖攝取增加約10克等,且BMI也有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