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洗手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能減少感染沙門氏菌。圖/資料照片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發燒、腹瀉常見於兒童,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血絲或黑泥便等情形。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楊岱璟近日指出,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疾病,在高溫下容易於生水、生蛋,或沒煮熟生鮮中繁殖,也可能在上完廁所、接觸貓狗沒洗手而飲食感染。
兩歲半的蔡姓男童發燒腹痛,腹瀉黑泥便一天十幾次幾近虛脫。住院後發炎指數破百,糞便培養出沙門氏菌,醫生以第三代頭孢子抗生素與益生菌治療,經過一周照護才康復。
三歲的小智也高燒腹痛,腹瀉泥便有血絲。醫生說,孩子住院初期仍在每次腹瀉前腸絞痛,高燒到攝氏四十度,糞便培養出是沙門氏菌感染,經藥物治療才退燒好轉。
楊岱璟呼籲,由於沙門氏菌的傳染期與患者的糞便排菌日期相關,這時候的傳染力最高,所以協助照顧者也應該避免處理家人的飲食,以防止病菌傳播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