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世學為用

文/星雲大師 |2024.05.25
113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僧旻法師,俗姓孫,南朝梁代吳郡富春(浙江富陽)人。僧旻安貧好學,飽讀經書,他理解經論,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經文的疑難處,也能條分縷析,闡發幽微。齊文惠帝及竟陵王蕭子良對僧旻十分崇敬,經常向他請益。

有一次,齊文宣禮請僧柔、慧次二位法師,於普弘寺講解《成實論》,僧旻於聆聽之後論議,詞旨清新,致言幽遠,慧次聽了僧旻的高論後,放下麈尾感歎地說:「老僧受業於彭城,長期鑽研《成實論》,每以難逢對手而深感為憾,今僧旻是其中佼佼者,果真是後生可畏。」

晉宋以來,舉凡論議者,多高談大語,從僧旻之後,則注重慧悟,機變如神,言氣端正。僧旻個性謙讓,不曾以理勝而凌人,深受僧信二眾所推崇。

晉安太守彭城劉業曾對僧旻說:「法師博通經論,何以立義多有儒家學說?」僧旻答道:「貧道講演,謹依經文。經文之義與玄學相近者,則以玄學解說之,經文之義近儒者,則以儒家學說解說之,僅此而已。」

永元元年(四九九),皇帝敕僧局請三十個僧人,入華林園夏講,僧正欲禮請僧旻為法主,遭到僧旻的拒絕。有人問其故,他說:「貧道乃是內修法師,不是所謂的講者,不能說法外益學士。」因之聲譽遠揚,名動京師。



釋初參曰:魏晉南北朝時局紛亂,名士紛紛棄儒避世,以無為本的老莊思想蔚為風氣,因立意渺玄,又稱「玄學」,成為佛教義理重要的傳播媒介。當時的玄談名士,常引「般若性空」之理,以彰顯個人才學,般若學的研究因而達到鼎盛,佛教於焉深入士大夫階層。

僧旻講經以「佛法為體,世學為用」,將玄學及儒學交錯運用,以應機說法,足見其對佛典經義的詮釋靈活已極。後輩講經者,有些會猛掉書袋,要不照本宣科,自身又不求體證,如此詮演教法,實無法與古德相比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