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隨緣的性格,也要有不變的原則。不傷害別人,和而不流,就是一個保全自己、尊重他人最好的方法。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和而不流的管理
觀察今日的社會,在事業上有各種性質的不同,在學術上有各種思想的不同,在政治上有各種黨派的不同,在經濟上有各種觀念的不同,在教育上有各種方法的不同,乃至團體、村莊、鄰居、家庭裡的兄弟姐妹,因為想法見解、生活方式不同,還會分黨結派。所以,要做到「人和」並不容易。
不過,如果人能做到「和而不流」,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比方說,你我同是一家人,但你做了不當的事情,我不與你同流;你我是朋友,但你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也不跟你入流;即便是社會上的任何事業、政治黨派,我也不去樹敵,與人和平相處,但是假如有人從事非法勾當,無論如何我都不同流合汙。
人要有隨緣的性格,也要有不變的原則。人要如何自保?不傷害別人,和而不流,就是一個保全自己、尊重他人最好的方法。
皆大歡喜的管理
在這個世間上,人與人之間經常會有一些計較爭執,包括國家和國家對立、民族和民族對立、黨派和黨派對立,甚至大官和小官對立,由於彼此沒有信賴,縱有合作,也都要訂立契約、法則,深怕對方欺負我,讓我上當。
其實,人類如果能把這許多分別、計較、執著都放下,凡事顧念別人,不自私,無論訂什麼契約、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能「雙贏」,就會皆大歡喜,但這恐怕就得看你在管理上的本領如何了。
從善如流的管理
人吃百樣的米,就有百樣不同的心,有的人明明看到人家事情做得對,卻因為自私心理作祟,偏要反對,不讓他成功;明明知道這個道理是不成的,他偏要執著,要人家接受。所以,在這個世間上,要一個人順理成章、從善如流是很困難的。一般來說,通情達理的人,他不一定有什麼特長,也不一定有特殊見解,但是對人家的好話、善事,都能附和、幫助,因為從善如流,他就能攝受、融和他人,成為龍天推出的領導者。
在佛門裡,講到布施,倒不一定都是出錢布施,有錢的人出一點錢做功德,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出力布施很辛苦,就不是人人能夠承擔了。當然,有的人自覺沒有什麼力量,那也沒關係,你可以說好話,對人讚美、應和,也是功德好事。假如你說我不會說好話,那也不要緊,只要你對善人、善舉、善事都能隨喜、祝福、贊助,一樣是功德一件。
所謂「從善如流」,例如:在佛教裡,有人要講經說法了,我們讚美他熱心弘法;有人要興辦學校了,我們讚美他熱心教育;有人要修橋鋪路了,我們讚美他對社會事業非常熱心。甚至從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家人,或者很多不相識的人口中,所聽到的好人好事,不勝枚舉,只要我們能夠從善如流,習慣了以後,自己不也就是善人了嗎?
可惜地,有的人就是不肯成就別人,不肯成就好事,明明是一句好話,他也要曲解;明明是一件好事,他也要破壞。可以說,世間的缺陷都是人為的,一個人能成就世間的美事,也能破壞世間的好事。
過去我有一個親戚,我好不容易幫助他從大陸到了洛杉磯,為了讓他在當地生活、發展,還替他找了職業,但是沒想到,只因為一件事情沒有滿他的意,他就發狠對別人說:「星雲大師花二十年建了西來寺,我只要二十分鐘就可以毀滅它。」他不只不能從善如流,還滿心的怨恨,這種心態實在很可怕。
有兄弟二人,老師告訴他們:「你們兩個人去舉薦自己最親近、最有關係的人士。」老大推舉了一位曾經幫助他的恩人,老二則是找了一位被自己幫助過的人。不料,後來老二竟然被他所幫助的人陷害,而至身敗名裂。
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從善如流並不容易。所以,我們觀察一個人,要像曾國藩先生一樣會得識人,能從善如流的人必然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