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史書記載,始皇陵墓封土高度達120公尺。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即使高度下降,陵墓的規模仍被視為正代帝王之最。
封土東西南北四側各有寬大台階,台階上有一建築,是為了讓秦始皇的靈魂從陵墓中走出來時,可以登高望遠自己的帝國。這代表秦始皇死後不僅要掌控地下王國,還要時不時回到地面上來巡視。這些都符合春秋戰國時代的信念──他們相信人死後靈魂和身體一同進入地下,可遊走於人間與黃泉之間,並接受後人祭祀。
陵園區由內外兩道城牆組成「回」字形。內城以封土中的陵墓為中心,有各種中小型墓葬坑,門闕規模蔚為壯觀;外城則是陵園日常管理機構,周圍有傳統銅車馬、百戲俑、文官俑、青銅水禽、馬廄、石鎧甲等,整個陵園仿照咸陽都城的格局,處處彰顯「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禮制,就是為了讓陵墓主人的地下生活與生前無異。尤其成千上百軍容肅穆、震驚世人的兵馬俑,不只是中華民族的財富,更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足以媲美埃及王朝的金字塔。至今,單單陵園區內發現的墓葬坑就將近200座,無論是規模還是陪葬物,均為史上罕見。
始皇陵至今尚未全部開掘,許多歷史謎題尚待釐清,所有出土的文物,所呈現的不僅僅是帝王的埋骨之所,也承載著秦始皇治國的理念,為秦代政、經、軍、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且具體的材料,不僅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也具有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