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是普世願望

文/星雲大師 |2024.04.02
314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提問一:如今經濟興盛,世俗的東西很多,人們追求物質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吸引年輕人去探索佛學的東西呢?

佛教改善社會風氣

大師: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半一半的。就好像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白天一半,晚上一半。

這個社會物質繁榮,重視物質文明的,也只是一半而已;另外一半的人,他還是重視精神的世界,重視信仰,重視宗教、道德。因此,台灣的發展,正好有佛教來幫忙科學、物質的普及,它能可以從中調和、平衡。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的話,物欲橫流,就更加不可愛,不堪收拾了。



提問二:比方我在英國生活很多年,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像我這個年齡,很多人都不去教堂,宗教對他們的吸引力是愈來愈減弱,我不知道現在台灣社會您所感覺到的是怎麼樣?



大師:剛好和你講的相反,台灣的青年人非常熱心佛教的信仰和活動。例如,在台灣有將近一百多個大專院校,每一個院校裡面都有佛學社團。假如說一個社團是一百人、二百人,你想,就有好多萬人了。這許多青年學生,不但在他的學校裡面有一些佛教的信仰活動,他們也到各個地方的寺廟參加做義工,所以帶動台灣社會的青年,也很普遍地參加在各個社區所舉辦的一些有益於社會的服務。



提問三:佛教在台灣提倡社會正氣,恢復人的一些善良本性,藉由這樣的提倡,去抵制物質上的影響。佛教在這方面是不是對社會風氣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大師:我想佛教對台灣社會風氣的改善,這方面的貢獻,那可大了。例如慈濟功德會,他們的會員就有好幾百萬人,不但在台灣救濟,甚至還到海外去。

像國際佛光會也有好幾百萬的會員,他們的服務,不但在華人的世界裡,全世界當地的人,他們也在從事佛教推動本土化,在倫敦、在英國、在美國,都有佛光協會,都有當地的人來參與。所以佛教對社會的貢獻,現在是很普遍的,不像過去的佛教只在寺廟裡,現在的佛教已經走上了社會,擔任社會的一種教育。

出世與入世的調和

提問四:你提到這一點,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佛家一直講究出世,四大皆空,如果是參與社會的活動,這又好像顯得很入世,這個之間有沒有矛盾?

大師:我們出家人比較偏重出世,但是有出世的思想,一定也要做入世的事業。如果有入世的事業,而沒有出世的思想,在我們感覺到就會「物欲橫流」。因此,出世的思想、入世的事業,兩個要給它平衡發展。我們認為真正的出世,要先入世;真正的入世,也要具備出世的概念,這兩個可以調和起來。



提問五:您剛剛提到,在美國、在日本等地,佛光山推廣佛教,據我了解,您是在南京出家的,您現在和大陸之間有沒有比較密切的往來?



大師:佛光山在南京、北京都有服務處,在那裡做一些服務的工作。再說,我們的會員、信徒,由於到大陸投資、經商,他們在那裡也幫忙大陸上佛法的推動,這個是很普遍的。所以,我們也希望海峽兩岸,不要天天都只講一些政治上的話,可以從文化、宗教,像這種信仰,是很容易讓彼此團結在一起的。



提問六:現今海峽兩岸的情勢,好像有一點緊張,在您來看,兩岸之間這種緊張會有什麼影響?



大師:海峽兩岸問題的解決,如果大家執著,那就不是短時間能講得通的,就會所謂各講各話。如果大家以我們佛家人來看,不要執著,不要有我執,不要有法執,可能一念之間,這個世界就變了,就不一樣了。因此,希望大陸的領導人,也能敞開胸懷,大家相互地多來往。



提問七:以佛家的理念,怎麼來看用武力解決問題?



大師:海峽兩岸到了動武的時候,是兩敗俱傷,那是中國人悲慘的命運。所以,我們絕對不希望用武力解決問題。

我認為今天的時代進步到都是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武器發達,不是毀滅別人,也是毀滅自己啊!所以,今天「世界和平」是普世的願望,不光是我們海峽兩岸要和平。

希望中國大陸不要老是說「不排除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應該要用和平、均富、自由、民主去協調比較好。實際上,能多一些佛教的信仰,容易解決問題,因為佛教講究和平,講究無我,講究忍耐,講究為人設想,給人方便,給人歡喜,大家融和、平等……這些都是今後促進海峽兩岸能相互來往必要的條件。



(刊於BBC中文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