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新技術
光線不會往外跑
在黑暗環境中,有時我們只想照亮某一小塊區域,但一打開燈,卻無可避免打擾到其他人。
此一窘境現在已有法可解了。據國科會自德國傳回消息指出,一個由德國Fraunhofer生產技術研究所新研發出來的發光二極體(LED)光學組件,能將光線集中到所要照明的地點,即使只是桌上一個A4大小的桌面,其以外的地方仍呈無光線狀態。
論及能源效率,LED可說是無可競爭的,1個1瓦特的LED可抵1個100瓦特的電燈泡。
但若論及超高效率的照明物時,LED就不是那麼理想了。而這個新技術的主要部分是一種由塑膠製成的自由變形光學透鏡,能將光線100%投到目標,絲毫不散發四方。
此生產過程中唯一的不確定因素是透鏡的材料,即塑膠是先在熱溫下處理的,等冷卻後,透鏡會變小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必須一步一步地改善,常是每一微米地調整。
風生水起
車子加氫不加油
在能源危機下,除了生質能源、電能外,氫氣車也是新一代交通工具的研究重點,雖然尚未普及,但在美國佛蒙特州的柏林敦,誕生了第1個提供車用氫燃料的譗加氫站豃,更特別的是,這個加氫站將水分解成氫和氧的電力,也是來自另一種乾淨的再生能源─風。
這個能源供給站是由一個名為EVermont的非盈利性研究和發展組織建立的,經費則由美國能源部提供。透過先進的電解系統,將水電解生產氫燃料,提供專門燃燒氫燃料的汽車。而該系統需要的電力則自質子交換膜產生能量的燃料電池;這種燃料電池也可以安裝在汽車內使用。電解系統生產氫氣後會將其壓縮儲存起來。但由於氫氣洩漏會造成很大的危險,此一計畫仍存在很大的風險。
附近一座由柏林敦電力部營運的65瓩的風力發電站是這個供氫站的合作夥伴,雖然供給站沒有直接和發電站相連,但研究者目前正在考慮怎樣讓風力發電站根據供氫站需要直接向其供電。更為重要的是,風力發電站和氫燃料供給站提供的都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這種嘗試為更廣大的農村地區生產、利用分散的可再生資源並提供了一個範例。比如在較寒冷的丘陵地區,風能可以被利用來為燃料供給站提供初始能源,供給站再為汽車生產氫燃料。 在日照充足的地區,太陽能可以作為供給站的能量來源,而所有這些能源的使用都不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
該供氫站每天只生產12千克氫燃料,相當於12加侖汽油。
電磁波下
老鼠死亡率高1成
儘管使用手機是否對人體有害,至今仍眾說紛紜,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令人對手機電磁波對人體可能造成的損害感到不安。
比利時魯汶大學研究員在實驗室對124隻老鼠進行的相關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暴露在手機、無線網路等電磁波下的老鼠的死亡率,較未暴露在電磁波下的老鼠高1倍。
由於與人類同屬哺乳動物的老鼠,有90%的基因部分與人類相似,研究結果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對人類健康,已提出值得重視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已建議,應待2015年時,再就手機、無線網路等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進行完整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