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一點如意 十分稱心

文/林念慈 |2024.04.01
143觀看次
字級

文/林念慈

時逢清明,古人鬥春盤,今人包春捲,豆芽必不可少,再搭配筍絲、黑木耳絲、紅蘿蔔絲、素火腿絲……千絲萬縷,便聚攏春天;豆芽與筍、菌更被列為素食鮮味三霸,都有萬物萌發的氣息,所以適合咬春。

豆芽形似如意,另名「如意菜」,但我們的源起可不如意。小學自然課,在空布丁盒裡放張噴溼的衛生紙當介質,開始孵豆芽;那時便喜歡「孵」字,聽著未來可期,但遺憾的是,我的豆芽沒有未來,而周圍同學種得盆滿鉢滿。第一次體悟到種豆未必得芽,及相對剝奪感,不免失落。

閩南人叫「豆菜」,但它終生都是活潑的芽,而非清心的綠蔬。多數人吃豆菜,追求「爽脆」,只要煮一鍋水,待水滾後將豆芽倒進鍋中,焯水二十秒撈起,便能去腥、保持後續的脆度;人嚮往脆感是科學的,蔬果脆,代表新鮮,若應用在烤麵包上,亦別具香酥,加上咀嚼時發出的酥脆聲,能有效抑制味覺疲勞,延長賞味的時間。

以上道理我都明白,但就是喜歡軟爛的口感,煮到豆芽都變黃、折腰,而且隔夜最好,因為吸附了整晚的湯汁;或許是人生有時太不溫柔,反而讓我更陷溺於溫柔,各種軟的、纏綿的、入口即化的食物,在舌尖融成了擁抱。後來讀到袁枚《隨園食單》:「豆芽柔脆,余頗愛之。炒須熟爛,作料之味,才能融洽。」和懂得的人有志一同,便覺生命融融洽洽,不那麼寂寞,只是他拿豆芽配燕窩,這等富貴做派,吾人難以企及。

在外獨居,挺像生活在洞穴裡,下班後,時鐘是不管用的,豆芽成了我計時的方式,一整盆掐頭去尾,正好四十分鐘;一個人做飯無關柴米油鹽,更多時候只為儀式感,故而慢慢摘、細細品。若真有糟心事,煮一鍋紅通通的泡菜豆芽湯,光是蒸騰出的熱辣氣息,也足以釋放憤怒與無力,我喜歡聽鍋裡「啵啵啵」的聲響,多像大口大口呼吸。

無論遂意與否,總要好好吃飯,就算只有一個人過活,也要活得像個人樣。

明代陳嶷寫〈豆芽菜賦〉應試,描述吃豆芽不用調料、無需湯汁,跟袁枚相比,真是樸實的滋味;其實也無可比較,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人生況味,各安其分,方能各享其福,縱然不如意十常八九,但有十分之一,就已經在幸福的路上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