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章發起「台灣民謠種子傳習計畫」 23位學員傳承土地味道

曹麗蕙 |2024.03.19
319觀看次
字級
旭陽民俗車鼓劇團三位藝師與陳明章(右)現場共演。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有感具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車鼓戲」、「說唱藝術」面臨無人傳承的危機,音樂人陳明章所創立的「台灣月琴民謠協會」,與洪建全基金會攜手合作,籌備了一年,共同發起「台灣民謠種子傳習計畫—旭陽民俗車鼓劇團」,希望透過藝師們的口傳心授,將這項台灣民謠文化保存下來。

首期傳習計畫邀請「旭陽民俗車鼓劇團」三位藝師吳現山、吳鳳珠、王清標分別教導車鼓南管演唱,以及台灣月琴、台灣三弦、大廣弦等樂器的演奏技巧,這次共有23名入選成為首期傳習計畫藝生,平均年齡35歲,最年輕的21歲。

陳明章表示,他20歲時聽到洪建全基金會錄製的《陳達和他的歌》音樂黑膠專輯,才啟發他從古典吉他的學習,回到土地音樂理論的思考,「這條路走了50年,現在我已70歲了,希望可以把這樣的文化傳下來。」他表示,三位藝師都是國寶,勉勵學員認真學習,直言「入寶山空手而回是笨蛋!」陳明章強調,若沒有學過月琴、三弦琴,「吉他再彈都沒有台灣土地的味道」,他也期待藝生們學成後,可以到北投和他學習南管吉他。

「台灣民謠種子傳習計畫-旭陽民俗車鼓劇團」啟動,希望透過藝師們的口傳心授,將「車鼓戲」、「說唱藝術」等台灣民謠文化保存下來。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吳現山則笑說,父親吳天羅創立「旭陽民俗車鼓劇團」,僅是為了要糊口,劇團一直都是靠自己默默做,「原本以為我們是『屎』,被發現後才恍然大悟我們是『寶』。」他也期許學生「認真學,有土地味了,咱們的土地才有希望。」

在台灣,車鼓陣說唱民俗藝術曾經風靡一時,以台灣農業社會歷史生活景況及文化為靈感,演繹形式幽默有趣俏皮活潑,匯聚了台灣車鼓南管、說唱、歌舞劇、四句聯及答嘴鼓、相褒等多樣的說唱戲曲藝術,蘊含了台灣民間豐富的文化精髓。

甄選名單中包括金枝演社第三代王品果、裝咖人樂團主唱戴睿駿、雙生仔樂團主唱鄭宜雰,看到從事音樂及劇戲相關的專職工作者參加甄選。陳明章表示很開心,近年年輕創作者從台灣文化尋找創作,作品充滿企圖心,期待和老師們學習後的他們,未來更能透過作品的真實傳達文化底蘊樣貌。

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洪裕鈞表示,傳習計畫打動他的不只是傳承,「而是傳承之後有創新、轉譯」,事實上傳統不只是懷舊,而是希望從當中汲取精華,為未來創造新的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