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著《主津新集》,共四卷十四萬字,一八九四年刊印問世;攝於京都建仁寺〈茶碑〉之前。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去年春,東京一家古書店通知代尋多年的李春生《主津新集》,終於有了佳音,欣喜極了!
「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的《主津新集》這本名著,被譽為台灣第一本哲學著作,早期若干台灣思想史論述裡大多會提及或片段引用此著,然而此書卻是一直為傳說中的著作,甚至於一九九三年三月其重現之前,關切《主津新集》的研究學者大多認為此書早已亡佚,不存人世。
為了迎接李春生的第一本著作,不得不慎重其事,特地將原訂京都行提前幾天,先飛往東京取書,再將此書攜至京都建仁寺附近與家人會合。建仁寺與茶道淵源甚深,因此以寺境一隅為背景,為這部心繫經年的名本拍了一張照片作為紀念。
開創台灣茶葉外銷大時代的李春生,曾與清末台灣首富林維源捐資興建台北城,亦曾支持劉銘傳建造鐵路、開河港、捐建教堂等,這些諸多利民善舉,最要歸功使其發跡致富的茶業。
李春生除了有「台灣茶葉之父」之稱,他亦有「台灣第一位思想家」之譽,如此重要的歷史人物為學界所關注卻是近三十年的事,其著作散佚,近年經多位學者各方探尋,尚有數種出版至今仍未尋獲,而三十一年前,李春生第一本著作《主津新集》重新面世始末,則頗富傳奇。
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日《台灣教會公報》陳俊宏特別撰文紀錄此事:「《主津新集》原早已散佚,幸於一九九三年三月間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舉辦『李春生思想研討會』的前夕,在東京一所私人圖書館『靜嘉堂文庫』,為一名台籍留日學生鍾淑敏小姐發掘出來而重見天日,由於《主津新集》的出土,台灣專門研究思想史的學者黃俊傑教授肯定了李春生之『台灣史上的第一位思想家』的光榮地位。」
一九○八年,李春生七十歲,中西牛郎為李春生所作傳記《泰東哲學家李公小傳》於此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版發行,書中第四章〈著作〉─《主津新集》記有:「此書乃光緒二十年所刊,綜羅李公投寄新報之稿,彙成一書者也,全部凡九十五篇,分為四卷,更三分之,關於時務之作,約居其二,關於宗教道德哲學之作約居其一,稿起同治十三年,訖光緒十九年,李公思想之進化,與其所遭遇之時局,皆可於此集窺之。」
《主津新集》為李春生主要思想集成,假若灰飛煙滅,那此書就真成傳說中的著作了!所幸歷史偶然機緣,來得那麼恰到好處,不早不晚,當年在最關鍵的時刻讓《主津新集》重見天日、告慰李公。
附:李春生先生,生於一八三八年,逝於一九二四年,今年為李春生先生逝世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