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合影。左起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依據2022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醫師提醒,為避免壞膽固醇過多、阻礙血液流通,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
國健署2018年運用台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為1.8、1.5及1.4倍。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醫師表示,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血液中,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則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是血管中的清道夫。
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
根據國健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其中有高血脂的民眾,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者卻僅有2成,由於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以發現與控制。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了解血脂數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血脂正常值: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他也提供控脂4招,包括定期健康檢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改善血脂異常,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