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每人胖1.7公斤? 節後減重這樣做

陳玲芳 |2024.02.24
567觀看次
字級
不少人因為「多吃少動」,過年後才發現「腫了一大圈」。醫師建議,除了節制飲食,運動仍不失為甩肉減脂的良方。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春節期間親友團聚,少不了豐盛的年菜,美食的誘惑,讓許多民眾攝取過多熱量,加上熬夜,更是加重身體負擔,不少人因為「多吃少動」,年後才發現「腫了一大圈!」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32.4%民眾在過年期間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7公斤。

淨妍醫美診所醫師曾俊夫表示,肥胖會無聲無息地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並帶來許多併發症,建議控制飲食與運動,至於局部較難去除的皮下脂肪,則可透過醫美減脂療程,達到改善目的。

經常攝取高熱量食物,容易發胖。圖/pexels

肥胖帶來慢性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使沒有造成身體的不適,但肥胖仍會無聲無息的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帶來許多併發症。

根據醫學統計,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常併發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胃食道逆流、膽囊疾病、不孕症等。除了身體的疾病,肥胖者也容易罹患各種心理問題,輕者如產生憂鬱情緒,重則導致憂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國健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醫師警告,除了身體的疾病,肥胖者也容易罹患各種心理問題,輕者如產生憂鬱情緒,重則導致憂鬱症。圖/pexels

甩肉減脂這樣做

體脂肪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可以幫助身體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以保持溫暖,一般來說,棕色脂肪在嬰兒中最常見,主要在肩膀和胸部附近,當成年後,大多數棕色脂肪流失,僅留下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又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位於腹腔深處,圍繞著重要的器官例如肝臟、腸子和心臟,與皮下脂肪不同,內臟脂肪無法觸摸或感覺到,但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這類型的脂肪主要為飲食不正常、吃多動少所形成,可藉由飲食控制和運動逐漸消除。

瓜子堅果類,為優良的營養來源,如未節制、攝取過多油脂,仍會致胖。圖/pexels

曾俊夫說,飲食應選擇天然食材,如完整新鮮未經過多加工調製的肉類及蔬菜、水果、菇類、海鮮等。糕點、甜不辣、貢丸、香腸等加工食品,應減少攝取。

瓜子堅果類,為優良的營養來源,但吃的時候最好先節制數量,避免一顆接一顆、一口接一口,造成過多油脂的攝取。

運動,可每天規畫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如透過慢跑、快走、騎單車等有氧運動,保持心肺功能,如能輔以重量訓練,提升基本代謝率則更優,可避免脂肪堆積在身上,造成健康負擔。

醫師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如透過慢跑、快走、騎單車等有氧運動,可保持心肺功能,兼具減重成效。圖/pexel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