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大麻藥物獲藥證 可治癲癇患者

 |2024.02.23
498觀看次
字級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林光麟表示,CBD不會產生幻覺,長期使用並無成癮疑慮,且在醫療上對病童治療有所助益。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日前經專家會議決議開放藥用大麻,可用於罕見疾病卓飛氏症候群、結節性硬化症的患者,治療難治型癲癇症狀。醫師表示,全台癲癇患者有四分之一過去無藥可用,國際上使用CBD治療這群患者將近10年,CBD名稱中雖有大麻,但與娛樂性大麻成分不同。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林光麟表示,大麻相關名詞常被民眾誤解,大麻是植物名稱,可提煉出包括CBD及娛樂性大麻成分四氫大麻酚(THC)共120多種大麻素;CBD不會產生幻覺,長期使用並無成癮疑慮,且在醫療上對病童治療有所助益,「因為吃了沒有快感,連毒蟲也不想來搶。」

國內對大麻成分藥品管制嚴格,林光麟表示,含CBD藥物被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須由領有管制藥品使用執照的醫師開立,且必須使用專用處方箋才能開立,藥品進出也須造冊。

本次取得藥物的CBD藥品,前年5月開始有患者經恩慈療法方式使用,分別是29位卓飛症患者、19位結節性硬化症病人,總計48名患者,而7成患者家屬反應,用藥後患者癲癇發作強度減少,送至急診次數也下降。

台灣癲癇醫學會前理事長關尚勇表示,癲癇是指腦細胞不正常放電,患者會出現運動異常、手腳抽搐、腹痛、眼前出現亮光等多種不同表現;癲癇患者約有25%無法治癒,引發癲癇的疾病包括罕見疾病卓飛症候群、結節性硬化症等。

關尚勇說,台灣有1000多位卓飛症患者、2000餘位結節性硬化症患者,人數雖不多,但其中頑固型癲癇患者,自幼不斷發作,腦部反覆遭受撞擊,長期下來會導致智力變差,影響孩童致力發展,部分患者甚至連小學特教班都無法就學;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幾乎每人都有癲癇,且三歲前發作比率超過8成。

關尚勇說,2019年開始有民眾在網路上發起連署,希望開放藥用大麻,2020年食藥署舉行專家會議,自己代表學會與會,表達病友及醫界開放用藥的意願,最終食藥署決議開放,今年首次有藥物取得許可證,嘉惠病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