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受傷,傷口照顧除了擦藥也要注意營養,如果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恐會有代謝的壓力,營養師建議要減少刺激性且高糖分的食品以免發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師張家豪表示,照顧傷口除了避免感染、留疤,飲食非常重要,若營養不充足會影響傷口的復原能力。他強調,依傷口面積大小首重熱量、蛋白質攝取,避免因創傷後增加代謝壓力。
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具有合成膠原蛋白及維持免疫的功能,胺基酸中麩醯胺酸有利於黏膜修補,精胺酸可刺激蛋白質合成,營養師建議乳品、黃豆類製品為優質蛋白質來源,也可選擇高蛋白質的濃縮配方補充。
在傷口癒合期,營養師建議避免刺激性強且高糖分的食品,以免刺激傷口發炎反應;所謂的高糖指的是精緻糖類,來自於食品添加等。另外也提醒要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A。維生素C建議食芭樂、奇異果等,維生素A從紅薯、紅蘿蔔、哈密瓜等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