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憂鬱症風險有方法 醫師建議這樣做 |2024.02.17 語音朗讀 4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睡眠」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風險。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現代人生活忙碌,容易忽略心理健康,研究顯示,好的睡眠可降低22%憂鬱症風險,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預防憂鬱症。良好睡眠防憂鬱根據2023年9月發布於《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的生活型態與憂鬱症研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健康睡眠和經常社交連結,且避免吸菸和久坐。該研究用29萬人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良好的睡眠」最具影響力,每天睡7至9小時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風險,包括單次憂鬱發作和難治型憂鬱症。其次為從不吸菸20%、經常性的社交連結18%、規律運動14%、低至中度的久坐行為13%、健康飲食6%。研究進一步探討參與者DNA並給每個人基因風險分數,發現分數最低者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較分數最高者少25%,遠低於生活方式造成的影響。換句話說,無論基因風險分數高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憂鬱症有其重要性。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睡眠」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風險。圖/Freepik夜晚好眠有5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好的睡眠對降低罹患憂鬱症的影響最大,主因是睡眠可調控壓力反應HPA軸的穩定性、海馬迴振盪及交感神經系統等神經反應,還會影響免疫發炎有關的細胞因子、發炎指數及皮質酮的數值。她指出,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是每個人都要努力的目標,服用安眠藥絕對不是首選,如有睡眠問題,可和醫師討論影響睡眠的身體因素、不良習慣及對睡眠的錯誤觀念,從中找出不吃藥也能睡好覺的方法。她提供睡好覺祕訣,包括規律作息、白天有足夠的活動量、減少躺著但沒睡覺的時間、白天打盹時間少於30分鐘,以及上床後做腹式呼吸或放鬆練習。白天有足夠的活動量有助於夜晚好眠。圖/Freepik漸進式改變生活習慣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生活方式會影響免疫力及新陳代謝功能,較差的生活方式增加憂鬱症風險,可從積極建立健康並去除不良習慣著手,如建立經常性社交和避免久坐。建立經常性的社交可先列出想要關心或經常有互動的名單,再安排聚餐或透過電話問候,以慶生或慶祝佳節為由拒會較無壓力也較容易持續。避免久坐可利用手機設定鬧鈴,坐多久就要站起來,如追劇時預設看完1集暫停10分鐘,走動一下喝水、看看窗外或邊看邊做伸展操。葉雅馨表示,改變生活習慣容易成為另一種壓力,建議採用漸進式,先設定容易達到的目標,愉悅地建立習慣,依序達成小目標、中目標到養成習慣,都是預防憂鬱症的基本功。資料來源:每天睡滿「●●小時」能降2成憂鬱症風險!失眠必學「5招」一夜好眠較差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憂鬱症風險,可從積極建立健康並去除不良習慣著手,如建立經常性社交和避免久坐。圖/Freepik 前一篇文章 雨水養生健脾胃 杏鮑菇湯助排溼 下一篇文章 「只是睡不好」? 擺脫躁鬱新解方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4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5【詩】追光者2025.09.0806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7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10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直髮夾電捲棒用10分鐘 恐釋出百億個汙染微粒放鬆身心靈 瑜伽3動作有助入睡今年百日咳累計44例 近10年新高秋天戴口罩保護呼吸道 別忘補充維生素D與鋅隔夜菜切勿反覆加熱 細菌滋生恐危害健康補充維生素C強健頭皮 多吃芭樂調整皮脂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