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新能源車扮發動機 大陸邁向製造強國 文/編輯部整理 |2024.02.09 語音朗讀 4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中新社大疆創新的消費級無人機穩坐全球霸主地位。圖/摘自DJI官網圖/中新社科研人員調試量子電腦。圖/中新社新疆木壘縣光伏產業園,連片的太陽能板像一片海洋。圖/中新社圖/中新社 文/編輯部整理為完成「製造強國」的目標,2015年大陸國務院公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內容針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需,以及具備全球競爭力為優先考量,擬定發展計畫。本刊從中挑選解析大陸競爭超前的產業趨勢,並分析各國所採取的對應策略。新能源車產量 占全球半壁江山2023年,大陸汽車產業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2023年大陸汽車產量為3016.1萬輛,銷量達3009.4萬輛。其中,汽車出口共491萬輛,出口對汽車總銷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7%。此外,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在整體產銷量中超過900萬輛,大陸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2024年大陸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長預計相對樂觀,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預計達到1100萬輛,淨增量230萬輛,年增22%,滲透率達到40%。大陸商務部也表示,2024年是「消費促進年」,在新能源汽車部分,推動汽車由交通工具轉變為消費文化,鼓勵新能源汽車下鄉、完善二手車資訊查詢平台、促進家電消費等。有目標,也存在挑戰,由於2023年採取低價策略,大陸車企整體利潤並沒有實現同比增長,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是2024年的最大挑戰。現任奇瑞汽車董事長、徽商總會執行會長尹同躍做了總結:一、歐美、日本車企的產品品質和品牌積累深厚,2023年雖收縮規模,放慢增速,但利潤不減反增,甚至比往年更高。二、許多中國車企把價格戰從國內推向國外,並沒有同步做好質量、安全、技術和行銷服務體系的準備,純粹「拚價格」的惡性競爭,不僅損害自身經營效益,還容易讓很多海外市場降低對中國品牌的好感和歡迎度,不斷通過法規政策、碳稅等構建貿易壁壘。展望新的一年,大陸車企如何以品牌勝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表示,目前,比亞迪已形成品牌矩陣,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滿足用戶多方位、全場景用車需求。比亞迪以技術提高品質和可靠性,通過技術優勢,推動品牌向上,同時將最有顛覆性的先進技術,率先搭載在高端品牌車型上,以厚實產品實力和市場的領先地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快速發展變化的世界,唯有不斷進化才能實現領先。2024年,吉利將繼續加快新能源智能化轉型,持續在智能網聯、智能駕駛、充換電、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構建領先的體系化優勢和能力。面對淨零排放趨勢下,全球車業是否將有另一波風潮?嵐圖汽車首席執行官盧放認為,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中國市場未來將有大量智能化的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替代傳統燃油乘用車市場。只有將強動力、低油耗等這些效益考慮在內並實現最優化的企業,才能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面對大陸車企迅猛崛起,純電動車是否穩坐主流之位?台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洪于展表示,混合動力車以汽油為主要動力來源,被先進國家排除在淨零目標之外,純電動車又礙於電池自重的物理限制,均無法滿足物流運輸車輛需求,使氫能電動車成為各國焦點。量子電腦 本源悟空上線2023年,ChatGPT等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慧(AI)問世,加速了人與AI的互動進程,改變AI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軌跡。當進入AI時代,運算能力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由於量子計算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平行計算能力,被世界各國視為重點發展技術,與提高軍事裝備性能大有關係,中美兩國更將量子運算視為國力攻防。美國方面,2023年12月4日,IBM發表目前速度最快的1121量子位的量子處理器Condor,以及可達133固定頻率量子位元與可調式耦合器的 Quantum Heron,搭載3組Quantum Heron處理器的可擴展量子運算系統System Two,已在紐約實驗室正式運作。另外,哈佛大學團隊成功創建第一台程式化的「邏輯量子處理器」,能夠編碼多達48個邏輯量子位元,並執行數百個邏輯閘操作,這項突破,為探索大規模邏輯量子設備打開新的大門。大陸方面,2023年10月11日,成功構建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該原型機達成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2024年開春,大陸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電腦「本源悟空」正式上線運作,這台量子電腦搭載72位元自主超導量子晶片「悟空芯」,是目前大陸最先進的可程式、可交付超導量子電腦。無人機 軍事民用世界第一中國大陸無人機能力日趨成熟,且從軍隊到民間應用廣泛,其中,民用的大疆系列,無論技術或市占率,均居世界領先地位。高市占率來自於便宜的價格,在中東、非洲等國家的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正因為大陸在無人機領域的數量優勢,已經發展增加到了難以忽視的地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在華盛頓舉行的軍事科技會議上主張,在未來的18到24個月內,傾向於在多個區域部署數千個可消耗的獨立系統,廣泛運用無人兵力,作為因應。大陸國防院中共政軍所所長歐錫富說,這類計畫是運用多領域的複製器,可能包括無人水面艦、無人潛艦,甚至地面作戰的機器人。這些系統的發展可以抵消美國在各種武器領域中所面臨的數量劣勢。另一方面,從2023年9月1日開始,大陸對部分民用無人機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出口管制,包括部分型號無人機的專用發動機、重要酬載、無線通信設備,以及一些民用反無人機系統,一併被納入管制範圍。這項政策由大陸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國防科工局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共同發布,名義是維護國家利益,外界推測,烏俄戰爭開打後,始終有報導指出,戰場上出現大量陸製無人機,使得陸方有意透過此舉劃清界線。可再生能源 降低碳排量自1980年代開始,在政府的支援下,大陸風電、太陽能和現代生物質能等技術應用和產業穩步發展,2005年實施《可再生能源法》,使得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2015年大陸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生產國,生產的水電、風能和太陽能等於德法兩國發電廠發電的總和。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超過1000GW,占全國總發電容量的43.5%,比2015年提高10.2個百分點。但這不是最終目標,中國大陸最終希望在2060年實現80%的能源結構來自非化石能源,以及到2030年在太陽能和風能總裝機容量上達到1200GW。專研氣候變遷科學和政策英國網站Carbon Brief於2023年11月發表分析指出,中國大陸低碳能源擴張速度驚人,光是2023年新增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就已相當於美國整體裝置容量的兩倍,一年內新增的太陽能、風力、水力和核電裝置容量,等於法國的總用電量,不僅能滿足自身需求,也已超過總體電力需求的年均增長,因此,中國大陸的碳排量很可能2024年出現降低。事實上,大陸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只為了減少碳排放,這也是重要的戰略目標,在成為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水力發電設施主力國家的同時,這些能源也助力了電動車的發展,使得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登上世界舞台。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修業 下一篇文章 淨零目標下 8種綠領職位 將領航台灣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祈福.勝尾寺2025.10.20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8【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光復節 賴紀念古寧頭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美參院外委會通過 友台豪豬4法案防疫破功 非洲豬瘟台中現蹤總統交付APEC代表3任務藍準黨魁鄭麗文 首拜會立院黨團 作者其他文章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現代化之路 大陸 10 大趨勢香港觀音寺第二代住持 融靈長老 一生廣結勝緣 功德圓滿 疫後大未來 大陸10關鍵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