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之路 大陸 10 大趨勢 文/編輯部整理 |2023.01.21 語音朗讀 10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冠病毒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圖為第一列中歐班列。圖/新華社、中新社參加國考的考生在自習室內認真復習。圖/新華社、中新社全世界的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愈來愈重視。圖/新華社、中新社 圖/123RF2022年大陸站穩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車市場龍頭。圖/新華社、中新社一汽—大眾華東基地焊裝車間,機器人進行焊接作業。圖/新華社、中新社農村富起來是首要任務。圖為烏蘭察布市。圖/新華社、中新社中國式現代化起跑。圖為珠江繁榮景象。圖/新華社、中新社持續投入生態復育。圖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鄉。圖/新華社、中新社 文/編輯部整理2022年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將「共同富裕」列為目標。惟新冠病毒疫情危機仍未解除,經濟復甦充滿挑戰,究竟「內循環經濟」戰略是否能夠成功,各國均密切關注。此外,國際晶片大戰、兩岸政策紅線、AI發展……影響著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以下為讀者整理2023年中國大陸10大趨勢走向。1. 中國式現代化隨著中共建黨100周年,2021年全面「實現小康」目標達成後,2022年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將「共同富裕」列為目標。期望有別於西方現代化,因資本運作缺乏節制,導致無序擴張,對國家發展造成巨大的傷害,其中最嚴重,莫過於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多年之後,也漸漸出現貧富差距和貪腐問題,因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指出,追求共同富裕的同時,還應「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此一政策對於海內外企業影響巨大。2. 內循環經濟新冠病毒疫情未完全消除,經濟復甦仍充滿挑戰,習近平提出「內循環經濟」戰略,力圖改變過去仰賴外銷出口,依靠全球市場撐起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他喊出「鄉村振興戰略」,鼓勵沿海城市的農民工返鄉工作,或回鄉創業,加快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村居民收入,企圖激發出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達到其擴大內需的戰略目標。各界對於內循環經濟戰略主張看法分歧,其中,企業出口轉內銷將擴大原本國內市場的競爭,再者,內循環經濟將導致技術交流變得緩慢,甚至停滯,拉升研發成本,不利於產業升級,利弊得失值得觀察。3. 國際晶片大戰2022年,晶片成為中美政治角力關鍵,美方宣布晶片短缺是國安危機,強調應在先進科技上維持高競爭力,並且強化對科技業的限制措施,迫使盟國跟進。在上海上市的荷蘭半導體製造商Wintech在英國的子公司Nexperia,被英國政府告知要出售至少86%的股權,員工害怕工作不保,上街抗議。德國經濟部禁止車內用晶片製造商Elmos半導體,出售其在Dortmund的工廠給與中資有關的企業。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專家表示:「歐洲各國政府的決定,代表對中國在歐洲關鍵投資的立場的改變,他們變得更強硬,很有可能全是來自美國的施壓。另外,各國政府也認知科技的主權性愈來愈重要,全世界的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愈來愈重視,不希望半導體產業被其他國家給掌控。」這場晶片大戰對於未來產業發展扮演關鍵角色。4. 一帶一路新挑戰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報告指出,即使中國大陸在政策上繼續支援,但疫情對於「一帶一路」仍有長期影響,基於成員國信用壓力上升,在2023年前獲得的新投資可能減少,難以恢復到2014年~2019年的水準。然而,2023年適逢「一帶一路」10周年,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上表示,考慮在2023年舉辦第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要為亞太和全球發展繁榮注入新動力。這是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該活動首度的回歸,各界正密切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策發展。5. 亞歐大陸核危機烏克蘭與俄羅斯危機尚未解除,核危機猶如未爆彈,影響著全世界,由於中俄關係友好,各界對於中方態度疑慮重重。然習近平會晤德國總理蕭茲、2022年的G20峰會與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會晤,均明確強調,和平解決危機是當務之急,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應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還應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避免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6. 兩岸政策紅線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掀起兩岸分治73年的第4次的台海危機,2022年G20峰會期間,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時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且強調,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和平穩定。此外,習近平在2022年曼谷APEC峰會上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也指出,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歷史、台灣等重大原則問題涉及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和基本信義,必須重信守諾、妥善處之。7. 持續降低碳排放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習近平提出中國會致力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2022年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上,追蹤碳排放數據的組織「全球碳計畫」公布最新報告指出,過去中國的碳排放不斷攀升,美國的碳排放一直穩步下降,但2022年中國的碳汙染比2021年降了0.9%,美國則比去年增加了1.5%,兩者都與各自的長期趨勢相反。儘管「全球碳計畫」報告第一作者弗里德林斯坦表示,嚴格控制疫情的封控政策是其碳排放下滑的主因,對中國大陸而言,持續降低碳排放,投入生態復育是未來必然的趨勢。8. 電動車產業起飛中國大陸占全球電動車市場銷量占比,從2015年的26%,上升到2021年的48%,2022年已站穩電動車銷售市場的龍頭地位,本土品牌比亞迪是最大贏家,第二名是上汽集團,國際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量僅居第三名。展望2023年,海外銷量可望起飛,市調機構Jato Dynamics預估,2023年中國電動車在全球銷量大增,進入產業成長第二階段,預期未來一年在歐洲、澳洲和其他市場可見更多中國電動車在當地銷售。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也預估,中國乘用新能源汽車市場年成長將穩定保持逾30%。9. AI發展全球第二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2022年9月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支出指南》,預估2026年中國大陸AI投資規模將達266.9億美元(約新台幣8274億元)規模,全球占比約為8.9%,名列全球第二。未來5年,硬體市場是中國大陸AI市場中規模最大的一級市場,占比超過AI總投資規模的半數,2026年將超過150億美元。隨著AI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硬體增速將逐步放緩,其中,伺服器市場是硬體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預測占比超過80%。而從AI軟體的角度來看,在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技術的逐步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政策環境、客戶需求逐漸多元化的推動下,AI軟體市場占比將逐年提升,2026年超過25%。10. 年輕人競捧鐵飯碗由於景氣低迷,憂心疫情起伏影響經濟,加上大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預估40%的學生一畢業就失業,報考國考的人數激增,競捧鐵飯碗。2023年大陸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突破250萬,比起2022年的200萬人增加50萬人,增幅高達25%,創近10年新高。事實上,從2009年起,中國國考報名人數已連續14年超過百萬人。 前一篇文章 植物性飲食維持大腦健康 減慢記憶力下降速度 下一篇文章 用ESG檢視企業 永續經營能力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祈福.勝尾寺2025.10.20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8【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光復節 賴紀念古寧頭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美參院外委會通過 友台豪豬4法案防疫破功 非洲豬瘟台中現蹤總統交付APEC代表3任務藍準黨魁鄭麗文 首拜會立院黨團 作者其他文章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綠能、新能源車扮發動機 大陸邁向製造強國香港觀音寺第二代住持 融靈長老 一生廣結勝緣 功德圓滿 疫後大未來 大陸10關鍵走向美哉佛光山美景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