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更是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命脈,是生命體的必需物質。水在地球上的總量約有14億立方公里,但除去海洋等鹹水之外,只有2.5%為淡水。因此,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更是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
有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身體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症狀,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與初期罹患阿茲海默症者一樣,這情況在及時喝足水分後,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
缺水有何影響
成人體內的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0%左右,水對於人體而言可說是最重要的營養素,沒有水,人體的細胞與組織功能都可能下降。水可以運送養分以及氧氣到各個組織器官,也可以將細胞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例如尿素、二氧化碳等,經腎臟或肺臟排出體外。在細胞組織中,水參與所有代謝的水解反應,也有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的功能。
缺乏水分,細胞組織無法正常運作,養分與氧氣無法輸送,人就無法存活。當人體內水分不足時,就可能進入脫水的狀態,脫水的症狀包括口渴、排尿次數減少、尿液顏色較深、疲勞以及頭暈等。此外,脫水可能使大腦認知功能下降,降低工作品質,嚴重脫水甚至會致死。
當然水也不是喝愈多愈好,當人體攝取的水量過多,超過腎臟的調節時,過多的水分導致體內電解質如鈉、鉀離子的濃度被稀釋,可能造成頭暈、眼花、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俗稱「水中毒」,嚴重還可能出現痙攣、甚至昏迷。
晚上睡前2小時喝1杯水補充水分,可以避免夜間血液黏稠,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圖/123RF
喝對了才健康
一般人水喝不夠,會造成身體缺水,如果每日喝足量的水,可以避免許多慢性病的發生,缺水的話,容易產生疾病風險。對於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補充足夠的水分,疾病自然有機會好轉。但水要怎麼喝對健康才有益處?
‧喝溫水
喝水的溫度,應該以身體的溫度為準,經常喝太燙的水,會傷喉嚨、食道,嚴重甚至引起口腔癌、食道癌。但如果喝太涼、太冰的水,也會影響血液循環。也不宜喝生水,會讓身體變寒,容易生病,必須煮沸再飲用。
‧時間對
可以在每天下午3點~5點多喝水,此時是膀胱經循行時間,身體能利用水分幫助新陳代謝、排毒。最好晚上睡前2小時喝1杯水,因為在睡眠的6、7個小時,身體水分會逐漸流失,睡前補充水分,可以避免夜間及早晨血液黏稠,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喝適量
不是每個人每天一定要喝8大杯水,應該喝多少水,應該視實際需要而定,如:氣候溫度、代謝率、性別、年齡、飲食量、工作種類、身體狀況等。一般建議是6~10杯水,大約1500~2500CC。身體無法正常排尿的病患,例如心臟病、腎臟病或水腫患者,必須遵照醫生指示,不可任意喝大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