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烏魯木齊 邊城變熱城 遊客突破一億人次 文/記者丁建剛、曹志恆、潘瑩 |2024.01.20 語音朗讀 5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烏魯木齊將當地歷史文物古蹟、景區景點等文旅資源呈現在「阿凡提」號地鐵專列裡。圖/新華社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在烏魯木齊京劇院演出舞劇《五星出東方》。 圖/新華社新疆國際大巴扎,人們隨音樂跳起麥西來甫。圖/新華社大巴扎景區,幾位遊客手持葫蘆雕刻作品合影留念。圖/新華社在疆菓音樂節上,樂隊演出結束後和觀眾合影。圖/新華社市民參觀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圖/新華社 文/記者丁建剛、曹志恆、潘瑩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向來有「五一太早,十一太晚」的旅遊鐵律,但近年來遊客接踵而至,2023年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首次突破1億人次,旅遊收入突破人民幣1000億元。歲末年初,各地居民倍感酷寒,不過,被外界視為苦寒之地的烏魯木齊卻格外「雪熱」。天山腳下,遙望博格達峰,置身空谷幽靜的森林,捧一杯暖暖的奶茶,或是在林間雪地滑行穿梭,用網友的話說,「誰能不迷糊?」還有人則不無炫耀,「在絲路上滑雪馳騁,想想都激動。」即使是貓冬的季節,遊人仍在持續湧入,新疆旅遊「五一太早,十一太晚」的鐵律似乎被打破。來自烏魯木齊市文旅局的數據也在印證熱度:二○二三年,烏魯木齊市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首次突破一億人次,旅遊收入突破人民幣一千億元。放在北上廣,這個數據也許並不驚豔,但對於地處大陸西陲、距離最近的省會城市蘭州也有上千公里的烏魯木齊,兩個「突破」堪稱歷史性的跨越。西出陽關無故人,何以當下遊人卻持續奔赴而來?旅遊列車引入遊客「我的朋友圈,一半人都去了新疆。」二○二三年夏天,新疆旅遊熱度持續高漲,從喀納斯湖畔到羅布人村寨,從天山天池到帕米爾高原,還有美食聚合的烏魯木齊大巴扎,蜂擁而至的海內外遊客觀光覽勝,自身也成了風景。由於旅客蜂擁而至,二○二三年新建成的民宿就有四十一家,至此全市民宿總量達到三百二十四家。「雪場的陽光太讚了!在烏魯木齊南山的民宿入住,氛圍很愜意,來這裡滑雪很暢快!」來自廣州市的雪友孟佳說。當地借勢推出了精品主題線路。烏魯木齊市文旅局旅遊推廣與對外交流科副科長海燕介紹,線路串聯起烏魯木齊各大景區公園、文化場館、特色街區、露營基地、紅色場館、特色小鎮、度假酒店等十二條線路、三十家民宿以及十大文旅街區,讓遊客充分領略烏魯木齊的獨特魅力。「白天滑雪烏魯木齊南山,晚上漫步喀什古城」,這樣的夢幻旅遊體驗,大大提升了遊人的興致。相較於喀什、伊寧等城市,烏魯木齊並沒有內地省市直接對口支援,隨著新一輪對口援疆持續開展,憑據「門戶」之利,政策、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要素不斷向烏魯木齊匯聚。其中,「京和號」、「齊魯之星」、「南方快車」、「熊貓專列」、「龍泰號」等旅遊列車引流入疆,帶來了大批量的各地遊客,其中很多人到訪新疆的首站就是烏魯木齊。「不論是援助喀什的山東和廣東,還是援助和田的北京、天津,他們引來的遊客都要做客烏魯木齊。」文物戲劇動漫嘉年華而文化潤疆工程的實施,不僅使得烏魯木齊與內地的溝通聯繫更加緊密,也使這座邊城更有「看頭」。在新疆博物館二期新館、新疆美術館等歷史文化場館煥彩重生後,開展了一系列文物展、專題展等,成為烏魯木齊的旅遊打卡點。「司禾府印」、「過所文書」、「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碑」……走進新疆博物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讓參觀者心念「長安」、夢回「大唐」,共享千年絲路榮光。遊客最多的夏季,新疆博物館單日場館參觀人次達一萬三千人次。新疆博物館館長于志勇說:「讓觀眾在博物館面對文化遺產時,可體驗、可參與、可分享、可互動,真正與現實生活連通起來。」誠如此言。一年間,烏魯木齊在各類文化場館相繼推出了二○二三中國︱中亞五國青年新銳設計交流展、博物館奇妙夜、動漫嘉年華、非遺展等展演展示活動,二○二三年引進演唱會、舞劇、兒童劇、脫口秀、交響音樂會等優秀劇目共一百六十六部、演出四百五十五場,觀看人數有三十六點六九萬人次。作為地標建築的烏魯木齊文化中心自今年全面開放以來,周周都有精采劇目上演,演藝場館累計演出近一百九十場,接待市民共一百六十五點五五萬人。一年四季活動不斷從春暖花開 玩到雪花紛飛「客官,裡面請……」走進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從清代迪化城(烏魯木齊舊稱)老字號飯莊「杏花村」傳出的吆喝聲,到傳統民居四合院垂花門的精美工藝,讓人彷彿置身於百餘年前的繁華鬧市。這是二○二三年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首次嘗試推出的可觸摸、可互動、可對話的沉浸式體驗活動,讓遊客穿越現實、感知歷史。音樂活動火熱城市「看山頭看人頭」的旅遊體驗屢屢被人詬病,人文傳承才直抵心頭。過去的一年間,烏魯木齊借歷史沉澱和人文風情,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做好文化「轉化」文章,培育「文化┼」、「旅遊┼」等新型文旅業態,拓展文旅新場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以實際舉措回應外界期待。一年間,從推出「春之暢想」春遊線路、「夏之浪漫.沉浸游家鄉」精品線路,到深挖城市內涵,打造「二十六小時探祕之旅」,組織「疆菓音樂節」等多場文化演出盛宴,不斷推高文旅市場復甦的速度和熱度。草莓音樂節、疆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平行時空音樂嘉年華、網易雲營地音樂節、「郎朗和他的朋友們」音樂會……一場接一場大型音樂活動,讓烏魯木齊持續火熱。據不完全統計,活動期間吸引國內外樂迷二十五點九萬人次,全網瀏覽量達十六點三億次。年頭年尾活動紛呈以音樂節匯聚文旅發展勢能,是烏魯木齊加大文化供給的一個側面。戲曲藝術節、非遺美食節、文化生活節……從春暖花開,到瓜果飄香,再到雪花紛飛,烏魯木齊從年頭到年尾,各類文化活動精采紛呈、有滋有味。統計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二○二三年收集匯總文旅招商項目十九項,已開展對接投資四十二家,洽談項目三十五個,已落地項目十四個,累計投資額達人民幣十七點六億元。通過文旅融合,烏魯木齊新建漢唐西域風情文化街「天山明月城」、新疆國際大巴扎「石榴花巷」大型演藝街區和「海島與浪」、「醜馬一號」、「金石榴」等一批文創園,形成各具特色的旅遊業態,成為拉動消費的一大亮點。此外,一些閒置的廠房、火車車廂以及城區邊角地,紛紛變身為文創園、餐飲街區、露營地,成為有看、有吃、有玩的休閒旅遊新去處,在增強遊客消費體驗方面不斷開闢新空間。時下正值寒冬,烏魯木齊推出了二百六十餘項冰雪文旅活動,把「絲路滑雪」帶向新高。因為「粉、暖、長」的突出優點,即,雪質鬆軟乾燥、如粉末狀,雪場溫暖無風,滑雪季長,烏魯木齊南山的各家滑雪場迎來熱季,圍爐煮茶、雪地火鍋、冰雪親子樂園、林海穿越冰雪遊……以此擁抱「詩和遠方」的遊人絡繹不絕。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湖北十堰 古城蛻變汽車城 下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繁花》故事與上海傳奇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