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淨因寺沙門慧遠養一鵝,嘗隨聽經。每聞講經,則入堂伏聽。泛說他事,則鳴翔而出。
──唐‧韋述《兩京記》
〈鵝聽講經〉也是一個關於禽類聽經學佛的故事,這飛不遠也飛不高的鵝,很有人性,更有靈性,是一隻神奇的愛聽和尚講經說法的有情眾生。
這一幅護生畫出自《兩京記》這部書,內容是關於當代的高僧慧遠法師和一隻愛聽經的鵝。
《兩京記》又稱《兩京新記》、《東西京記》,為唐代韋述所撰,成書於唐玄宗開元十年(七七二),原有五卷,今僅存一卷。內容並載隋代開皇、大業至唐代開元年間的西京長安、東京洛陽,故稱兩京,對其街坊、官舍、園林及時人掌故多有記載,頗有時譽,今僅存長安部分。北宋宋敏求著《長安志》與《河南志》,多參考此書。
話說,慧遠法師在淨因寺講經說法時,他飼養的一隻鵝總會搖搖擺擺地穿堂入室,走到講堂找個位置,安靜地伏在地上專心聽講。講堂上其他聽經的法師和信眾早已見怪不怪,更不會有人把牠趕出去。
這隻愛聽經的鵝,可能前世是位修行人,這一世受因果業力牽引投生畜牲。雖然成了一隻鵝但習性未改,不忘念經聽經的功課,繼續前世的修行,所以聽到法師講經,很自然地就來到講堂安靜聽課。
另一個可能的推測,這隻鵝前世不是修行人,只是今生與慧遠法師結緣。雖沒有人形,但是在大師身邊經常聽到出家人課誦經文,受到薰陶,自然而然隨著法師們聽聞佛法,聽多看多了以後,讓牠成了一隻佛教信鵝。
鵝愛聽經?
牠真的能聽懂嗎?
說也奇怪,慧遠大師講經時,這隻鵝會走進來安靜聽講;當大師講完經,鵝就會起身嘎嘎叫幾聲,拍拍翅膀走出講堂。由此可見,這鵝當然聽得懂,否則怎麼會知道何時該離開呢?
有靈性的鵝,聽經時可能比在座的徒眾還更心無旁騖,也更了解經意呢!世間事無奇不有,鵝愛聽經也就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