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夜尿是警訊 醫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2024.01.08 語音朗讀 3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師指出,頻尿、夜尿代表腎功能已經受損,如果沒有提早找出原因及治療,就會導致腎功能惡化。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千萬別輕忽頻尿、夜尿問題,醫師指出,頻尿、夜尿代表腎功能已經受損,如果沒有提早找出原因及治療,就會導致腎功能惡化。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書明表示,一般情況成人每天排尿的次數約6至8次,若沒有大量喝水或其他因素影響下,一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多,即可稱為「頻尿」。「夜尿」則是指夜間需要起床排尿,至少有2次甚至更多次數,影響睡眠質量和狀態。頻尿、夜尿恐是腎功能受損他說明造成頻尿的症狀機制,主要原因包括尿液濃縮的能力不足、鈉排量增加、心臟和腎臟間的關聯,及滲透性利尿。尿液濃縮的能力不足:當腎臟功能受損時,會影響尿液濃縮能力下降,造成尿液產生過多。鈉排量增加:慢性腎臟疾病會導致腎臟排鈉量增加,同時也增加尿液產生。心臟和腎臟間的關聯:心臟有疾病問題時,如夜間血壓升高的高血壓,也會導致尿量過多的情形。滲透性利尿:根據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是因血液中物質較多,造成排尿次數增多,並不是因為過量飲水而影響。圖/freepik留意警訊 就醫檢查張書明提醒,頻尿、夜尿不是腎臟疾病唯一的症狀,因此當出現頻尿、夜尿的情形時,就要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並找出原因,檢查項目可能有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及腎臟超音波檢查。尿液檢查:確認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質、紅血球或其他異常成分。血液檢查:以血液中的肌酸酐和尿素氮評估腎臟功能是否正常。腎臟超音波檢查:評估腎臟大小、形狀和結構等,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當診斷為慢性腎臟疾病時,務必要找出原因並配合醫師治療,同時控制好血壓及血糖,延緩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另外,可採低鈉、低蛋白質和低磷飲食,減輕腎臟負擔;若慢性腎臟疾病進展到晚期,可能要面臨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因此須特別留意。圖/freepik改善頻尿、夜尿方法張書明提供治療頻尿和夜尿的方法,包括減少液體的攝取量,晚餐後減少液體攝入量;搭配醫師的藥物治療,控制膀胱活躍度;養成適度運動、定期排尿和睡前排尿的習慣。有慢性腎臟疾病合併頻尿、夜尿問題者,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才能有效控制腎臟疾病,並改善頻尿、夜尿帶來的困擾,提升生活品質。資料來源:冬天頻尿是正常現象嗎?醫揭頻尿4大原因:小心「這裡」健康出問題圖/freepik 前一篇文章 守護花蓮青壯年 高端捐千劑流感疫苗 下一篇文章 天冷乾眼症盛行 暖氣空調勿忘盆水補充水分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3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4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5【詩】再現綠川2025.11.0706【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8【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9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10佛光山深耕紐西蘭 毛利族傳統禮致謝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末傳愛關懷弱勢 謝祖武任公益大使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黃豆浸泡過再加熱 去除凝集素不脹氣台灣首款本土咖啡 台農1號亮相BMI太低太高都不好 體脂肪肌肉量是關鍵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