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法委員楊玉欣(中)長期關懷身心障礙及弱勢議題,因自身罹患罕見疾病,對於弱勢族群失去主體性、難以自主的處境,深刻理解,於2017年成立病主中心,為推動全民醫療自主權、善終權及生命教育的公益組織。
圖/病主中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在昨(6)日邁入正式施行的五周年,致力推廣病主法之民間團體「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表示,目前總簽署量占1960萬成年者的比例,仍「未達1%」。
截至2023年底累積總簽署人數達六萬八千人,2023年單年度簽署量約兩萬四千多人,簽署數顯著增加,推測為疫情緩和、各界共力努力、政府獎勵措施、民眾意識逐漸抬頭等因素,造成簽署數明顯變化。然而,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為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仍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病主法保障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簡稱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簡稱AD)來保障自己在面臨五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守護告別時刻的生命品質與尊嚴。
病主中心表示,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21年調查,國人「不健康餘命」已飆破八年,代表多數人臨終前飽受八年以上的臥床苦難。病主法的推廣與簽署,將有機會為所有人畫下一道不掉入痛苦臥床的安全防線、給予家庭圓滿的契機,並減少大量的無效醫療,達到永續社會的目標。
五周年,是一個檢視的時間點,目前台灣距離步入超高齡社會僅剩不到360天,簽署量的提升確實迫在眉睫,病主中心樂見政府單位有機會開放更多「免諮商費」的可能,而降低門檻同時,必須注重相關配套,因「量」的提升,易忽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品質」,以及對弱勢者的友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