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通訊裝置商跨足電動車市場。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繼中國智慧手機與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之後,智慧型消費電子產品公司小米也於去年底發表首款電動車,正式跨足電動車市場,這兩大智慧手機製造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動車領域成敗,將為一直對這塊市場躍躍欲試的美國蘋果公司試水溫。
華為在電動車領域,已與5家中國汽車公司合作,與賽力斯共同推出的電動車品牌「問界」,去年9月發表「問界M7」全新改款,與阿維塔、奇瑞汽車合作的電動車,也在近期先後發表新作。小米集團的電動車首發作:SU7,去年12月28日上市,集團董事長雷軍發出豪語,要打造「媲美保時捷(Porsche)、特斯拉(Tesla)的夢想之車」。
儘管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場仍由市占率高達90%的比亞迪(BYD)穩居龍頭,在全球則有勁敵特斯拉,但華為、小米擅長打造從軟體無縫接軌到硬體的生態系統。因此,對蘋果來說,要進入電動車領域,汲取這兩家中國的智慧手機競爭對手經驗,更勝於向傳統汽車製造商取經。
在產業策略上,華為表明,比較希望是電動車自動化和智慧技術平台開發者和供應者的角色。小米旗下多種產品向來都採貼牌,在電動車方面,初期也是與北京汽車合作。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指出,由於政府法規已經使「安全」是造車的基本,因此,現在消費者更有興趣的是大型儀表板螢幕、智慧操控功能等。在電動車年代,續航力和穩定度是更重要的因素,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電動車更像是一個有輪子的大型筆記型電腦,華為與小米在電動車領域若成功,肯定激勵蘋果放手一試,但若失敗,蘋果以其管理供應鏈和與代工廠商關係的經驗,也會有信心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