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父母離世時,讓張寶方悲痛10多年,後來因為陌生人的一杯熱茶,開啟她的人生志向──服務他人;1993年,她開始擔任台中榮民總醫院義工,如今身為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的她,已在志願服務、安寧療護深耕30多年。服務過程中,難免會有瓶頸,張寶方的祕訣是:
「先停下腳步,重整再出發。」
02
從惠普亞太區業務行銷總監、聯想電腦台灣區總經理、鴻海旗下永悅健康總經理,到創辦共贏科技,歐明喆是國內少數同時擁有外商、台商、創業及併購經驗的經理人;即便事業一片看好,他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陸續攻讀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等開設的企管學程。歐明喆說:
「我把自己當作一個開放性的系統,系統要能進化,就要不斷破壞自己的認知。」
03
健康教育老師黃蕙欣投身教職27年,她把「玩」放到教學,每堂課都有創意展演,不僅讓教學永保鮮味,也啟發孩子的創作潛力,學會發現問題,並自己動腦解決;在有趣的互動教學中,更產生師生間的對話機制,黃蕙欣分享:
「好玩的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教學方式,『教學好好玩』才會進化為『好玩,好教學』。」
04
媒體人范琪斐擁有超過30年駐美外派的經歷,2018年回到台灣後,她勇於跨出舒適圈,告別待了18年的電視台,轉而挑戰新媒體,做Podcast、網路節目;如今58歲的范琪斐以自身經歷,鼓勵熟齡族不要太早停止前進,她認為:
「到了這個人生階段,金錢壓力小了、有累積足夠的資源,反而更能拋開包袱,去做自己想實現的事。」
05
只要找到喜歡的事物,劉玉嬌往往以「All in」的心態投入,她除了是插花老師、桌球教練,在廣播專業也拿過金鐘獎;57歲愛上咖啡後,她再次全心投入,不只開了「空中咖啡館Joy Coffee & Cacao」,還成為「2023台灣卓越盃示範國際競標」的評審。劉玉嬌表示: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並積極追求,讓它成為你生命樂趣。 」
06
攝影師李屏賓入行40多年,他以細膩寫實的光影捕捉、詩意優美的攝影風格,多次贏得金馬獎最佳攝影、坎城最佳攝影獎等肯定;李屏賓曾有許多當導演的機會,比起名聲,他更想多享受、多接觸、多和不同導演合作,看到不同的人生樣貌。李屏賓說:
「不貪心的時候,收穫就會更多。」
07
在成為電競選手之前,林立偉曾是月收10萬的展場設計業務,為了逐夢,他每天堅持自主練習至少5~8小時,即便休息,也會觀看其他選手的對戰影片或直播;這種精益求精的心態,不只讓他在今年登上EVO Japan冠軍寶座,也在杭州亞運拿下銅牌。林立偉認為:
「只要準備好自己,就算不是心中預期的勝利,但成功那天總會來。」
08
作家、表演藝術孫麗翠平常在陽明山上,過著簡樸的山居生活;她在自家附近開闢一處菜園,對於長年吃素的她來說,這裡就是最棒的食材寶庫,日常生活她會順應四時節氣變化,以及傳統文化的自然規律道法,養身也養心。孫麗翠說:
「學著自己動手,不僅活化手、腦,也能享受減法生活中,無可替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