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超過一個月 吃安眠藥前先就醫

陳玲芳 |2024.01.02
1244觀看次
字級
醫師提醒,有時候,看似簡單的「睡不好」症狀,其背後可能隱藏著更需關注的健康問題。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有高達五分之一的人口,正與失眠抗爭,醫師指出,長期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身體慢性發炎等風險,當「不好睡」困擾你超過一個月,且影響你白天狀態時,一定要先就醫,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吃安眠藥改善。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夜深人靜時,全世界似乎都沉浸在夢鄉,唯獨你輾轉難眠,翻來覆去,眼巴巴地望著天花板。這時,如果有人對你說「太閒了!」或「想太多!」,是不是更加添了一份無奈與氣憤?

67歲沈太太,公務人員退休2年,自認為還算懂得安排退休生活。白天除了偶爾會回原機關擔任義工外,也會與老同事一起約去郊外走走。每日傍晚還要去學校接孫子,回家後幫兒子媳婦煮好晚餐,日子過得充實又忙碌。只是,近半年愈來愈不好睡,有時甚至整晚都睡不著。

沈太太聽了街坊鄰居建議,開始嘗試各種保健營養品,還是很難入睡。近一個月來,她只要想到睡覺,就開始煩惱、擔憂;失眠,也連帶影響白天的活力及心情,不但沒有體力回機構當義工,也愈來愈沒有意願和朋友出去。與半年前相比,整個人瘦了一圈,最後在兒子堅持下就醫,才知有甲狀腺亢進問題。

睡不好的各種成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范瓊月表示,許多人對失眠就醫有顧慮,害怕被貼上「看精神科」標籤,或是擔心依賴安眠藥,而選擇忍受失眠的煎熬,也有人不由分說「先吃安眠藥再說」,過與不及,都是對精神醫療的誤解。

范瓊月說,當你向醫師求助時,他們的首要任務是進行「評估與討論」,醫師會仔細分析你的失眠狀況,找出可能的原因,並根據你的情況,提出改善建議,這些可能包括生活習慣的調整、非藥物治療方法,或在某些情況下的藥物治療。

有時候,這些看似簡單的「睡不好」症狀,其背後可能甚至隱藏著更需關注的健康問題,如睡眠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憂鬱症、酒精成癮、甲狀腺亢進或自律神經失調等。

長期失眠者應積極就醫,早日找出問題根源,與醫師一起探討解決,方能找回夜夜好眠。圖/pexels

就醫找回夜夜好眠

她提醒,偶爾失眠,可能只是生活壓力大或變動較多的暫時反應,這時身體自有其調適機制,不必太過擔心,但若是長期與失眠為伍,那可就不是小事了。長期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身體慢性發炎、情緒低落、耐性喪失、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的風險,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和家庭生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所以,當「不好睡」困擾你超過一個月,且影響你白天的狀態時,請不要獨自承受這份苦楚。積極就醫、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早日找出問題根源,一起探討解決之道,方能找回夜夜好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