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超過一個月 吃安眠藥前先就醫 陳玲芳 |2024.01.02 語音朗讀 12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師提醒,有時候,看似簡單的「睡不好」症狀,其背後可能隱藏著更需關注的健康問題。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有高達五分之一的人口,正與失眠抗爭,醫師指出,長期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身體慢性發炎等風險,當「不好睡」困擾你超過一個月,且影響你白天狀態時,一定要先就醫,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吃安眠藥改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夜深人靜時,全世界似乎都沉浸在夢鄉,唯獨你輾轉難眠,翻來覆去,眼巴巴地望著天花板。這時,如果有人對你說「太閒了!」或「想太多!」,是不是更加添了一份無奈與氣憤?67歲沈太太,公務人員退休2年,自認為還算懂得安排退休生活。白天除了偶爾會回原機關擔任義工外,也會與老同事一起約去郊外走走。每日傍晚還要去學校接孫子,回家後幫兒子媳婦煮好晚餐,日子過得充實又忙碌。只是,近半年愈來愈不好睡,有時甚至整晚都睡不著。沈太太聽了街坊鄰居建議,開始嘗試各種保健營養品,還是很難入睡。近一個月來,她只要想到睡覺,就開始煩惱、擔憂;失眠,也連帶影響白天的活力及心情,不但沒有體力回機構當義工,也愈來愈沒有意願和朋友出去。與半年前相比,整個人瘦了一圈,最後在兒子堅持下就醫,才知有甲狀腺亢進問題。睡不好的各種成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范瓊月表示,許多人對失眠就醫有顧慮,害怕被貼上「看精神科」標籤,或是擔心依賴安眠藥,而選擇忍受失眠的煎熬,也有人不由分說「先吃安眠藥再說」,過與不及,都是對精神醫療的誤解。范瓊月說,當你向醫師求助時,他們的首要任務是進行「評估與討論」,醫師會仔細分析你的失眠狀況,找出可能的原因,並根據你的情況,提出改善建議,這些可能包括生活習慣的調整、非藥物治療方法,或在某些情況下的藥物治療。有時候,這些看似簡單的「睡不好」症狀,其背後可能甚至隱藏著更需關注的健康問題,如睡眠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憂鬱症、酒精成癮、甲狀腺亢進或自律神經失調等。長期失眠者應積極就醫,早日找出問題根源,與醫師一起探討解決,方能找回夜夜好眠。圖/pexels就醫找回夜夜好眠她提醒,偶爾失眠,可能只是生活壓力大或變動較多的暫時反應,這時身體自有其調適機制,不必太過擔心,但若是長期與失眠為伍,那可就不是小事了。長期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身體慢性發炎、情緒低落、耐性喪失、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的風險,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和家庭生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當「不好睡」困擾你超過一個月,且影響你白天的狀態時,請不要獨自承受這份苦楚。積極就醫、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早日找出問題根源,一起探討解決之道,方能找回夜夜好眠。 前一篇文章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 CAR-T細胞治療 下一篇文章 睡眠呼吸中止症 病況輕重可循健檢評估程度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8【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09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10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慢性發炎易罹癌、失智 葡萄、花椰菜修復細胞歲末傳愛關懷弱勢 謝祖武任公益大使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黃豆浸泡過再加熱 去除凝集素不脹氣台灣首款本土咖啡 台農1號亮相 作者其他文章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