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糖尿病拒服藥 視網膜病變找上門

陳玲芳 |2023.12.19
353觀看次
字級
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切莫自恃「還年輕」、不肯定期追蹤服藥,曾有患者因視線變模糊後,才發現血糖異常飆高,視網膜病變已經找上門。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8歲補教老師,平時除上課外鮮少運動,加上壓力大,晚上經常吃消夜,體重直線上升,參加健檢時發現血糖偏高,醫師建議藥物控制,但他認為「還年輕」、未定期追蹤服藥,直到日前看課本時,視線變模糊,且精神容易萎靡疲勞,連忙就醫,發現血糖飆高到260,視網膜病變已經找上門,讓他後悔不已,直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佾璇表示,門診經常遇到初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會提出「醫師,我一定要吃藥嗎?」或者「藥要吃到什麼時候?」甚至「我沒有不舒服,為什麼吃藥?」、「不吃藥會怎樣?」等問題,之後就會從門診消失一段時間,直到病情加重,才又看到患者面露羞澀、回診就醫。

吳佾璇指出,不少民眾得知患病當下,會出現拒絕接受、不願承認的心情,因而抗拒改變,也不願服藥治療,導致後續衍生出更多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視神經病變等。

她強調,糖尿病需要長時間追蹤與治療,即便沒有察覺異狀,本身也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治療期間,醫師會根據疾病嚴重程度、病人年齡及身體狀況,考量調整藥物劑量。

吳佾璇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得知患病當下,會不願服藥治療,導致後續衍伸出更多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視神經病變等。圖/亞大醫院提供

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包括控制血壓、血脂肪、杜絕不良習慣如抽菸飲酒,並調整生活作息、維持健康飲食,搭配減重、運動等方式多管齊下,才是治療高血糖的基本原則,以減少或延緩發生糖尿病併發症。

她提醒民眾,網路資訊發達,病人普遍對疾病都有基本認識及想法,但在治療方面,若有疑問,仍應多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病情加重、後悔莫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